蹠犬噬堯
zhí quǎn shì yáo
Biting Yao with a paw
“蹠犬噬堯”的成語拼音為:zhí quǎn shì yáo,注音:ㄓˊ ㄑㄨㄢˇ ㄕˋ ㄧㄠˊ,詞性:作賓語、定語;比喻各為其主,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貂勃曰:‘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基本解釋:原指人臣各為其主。後用以比喻嫉妒賢才。,例句:《莊子》中有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叫做蹠犬的狗咬了傳說中的聖人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蹠犬是一個兇惡的狗,咬傷了堯的腿,但堯並沒有心存仇恨,反而給了蹠犬一根骨頭讓它吃。這個故事用以比喻有恩報仇、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了成語“蹠犬噬堯”的來源。
拼音 |
zhí quǎn shì yáo |
注音 |
ㄓˊ ㄑㄨㄢˇ ㄕˋ ㄧㄠˊ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比喻各為其主 |
英文 |
Biting Yao with a paw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原指人臣各為其主。後用以比喻嫉妒賢才。 |
出處 |
《戰國策·齊策六》:“貂勃曰:‘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例句 |
《莊子》中有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叫做蹠犬的狗咬了傳說中的聖人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蹠犬是一個兇惡的狗,咬傷了堯的腿,但堯並沒有心存仇恨,反而給了蹠犬一根骨頭讓它吃。這個故事用以比喻有恩報仇、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了成語“蹠犬噬堯”的來源。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