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張燈結綵

zhāng dēng jié cǎi
decorate
“張燈結綵”的成語拼音為:zhāng dēng jié cǎi,注音:ㄓㄤ ㄉㄥ ㄐㄧㄝ ˊ ㄘㄞˇ,詞性: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綵,慶賞佳節。”,基本解釋: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例句:國慶節期間,廣場上~,好不熱鬧。
拼音 zhāng dēng jié cǎi
注音 ㄓㄤ ㄉㄥ ㄐㄧㄝ ˊ ㄘㄞˇ
詞性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英文 decorate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綵,慶賞佳節。”
例句 國慶節期間,廣場上~,好不熱鬧。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張燈結采
下一個成語: 張公吃酒李公顛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綵筆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 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張敞畫眉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 張本繼末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 張唇植髭指唇吻開合。形容滔滔不絕地論列是非的樣子。
  • 張大其詞張大:誇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誇大。
  • 張大其辭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同“張大其詞”。
  • 張大其事張:誇張。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 張燈結采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同“張燈結綵”。
  • 張燈結綵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 張公吃酒李公顛後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同“張公吃酒李公醉”。
  • 張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於誤會而代人受過。
  • 張冠李戴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物件,弄錯了事實。
  • 張慌失措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 張皇其事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同“張大其詞”。
  • 張皇失措張皇: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得不知怎麼辦才好。
  • 張徨失措慌亂失常,不知所措。同“張皇失措”。
  • 張惶失措慌亂失常,不知所措。同“張皇失措”。
  • 張甲李乙猶言張三李四。
  • 張口掉舌指發表言論。
  • 張口結舌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 張良借箸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為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 張脈僨興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後以指因衝動而舉措失宜。
  • 張眉努目揚起眉毛,瞪著眼睛。比喻粗獷淺露。
  • 張眉努眼揚起眉毛,瞪著眼睛。指善於作態。
  • 張眉張眼驚惶不安的樣子。
  • 張袂成帷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 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 張三李四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張王李趙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 張王趙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尋常之輩。
  • 張牙舞爪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 張眼露睛指瞪著眼睛說瞎話。
  • 張嘴撟舌猶張口結舌。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