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yīn dì zhì yí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因地制宜”的成語拼音為:yīn dì zhì yí,注音: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詞性: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基本解釋: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例句: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石鼓枯魚》:“大王認得,這老兒到處因地制宜,順便騙個官餉,真有門道呢。”
拼音 |
yīn dì zhì yí |
注音 |
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 |
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
英文 |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
出處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石鼓枯魚》:“大王認得,這老兒到處因地制宜,順便騙個官餉,真有門道呢。”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