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逋逃之臣

bū táo zhī chén
fugitive guilty officials
“逋逃之臣”的成語拼音為:bū táo zhī chén,注音:ㄅㄨ ㄊㄠˊ ㄓ ㄔㄣˊ,詞性:作賓語;指逃犯,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以單于屈體稱臣奉使朝賀,無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基本解釋:逃亡的罪臣。,例句:宋·蘇軾《孤雁兒·相憐別後情》:“逋逃之臣,海內燕然。無計相遺,援筆難傳。”
拼音 bū táo zhī chén
注音 ㄅㄨ ㄊㄠˊ ㄓ ㄔㄣˊ
詞性 作賓語;指逃犯
英文 fugitive guilty officials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逃亡的罪臣。
出處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以單于屈體稱臣奉使朝賀,無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
例句 宋·蘇軾《孤雁兒·相憐別後情》:“逋逃之臣,海內燕然。無計相遺,援筆難傳。”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逋慢之罪
下一個成語: 逋逃之藪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臣門如市舊時形容居高位、掌大權的人賓客極多。
  • 臣心如水心地潔淨如水。比喻為官清廉。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逋慢之罪不遵守法令的罪過。
  • 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
  • 逋逃之藪逋逃:逃亡者;藪: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處成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