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吞舟漏網

tūn zhōu lòu wǎng
Swallow the boat and miss the net
“吞舟漏網”的成語拼音為:tūn zhōu lòu wǎng,注音:ㄊㄨㄣ ㄓㄡ ㄌㄡˋ ㄨㄤˇ,詞性:作賓語、定語;多用於比喻句,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鑑論·秦始皇》:“寬斯嚴,簡斯定,吞舟漏網,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基本解釋:本指大魚漏網,後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同“吞舟是漏”。,例句:戰國時期,齊國的將領孫臏突襲趙國境內,成功地攻佔了趙國的城池。趙國國王趙武靈王聽聞後,親自率兵前往追擊孫臏。然而,孫臏在逃跑的途中選擇了一座千軍易過的狹窄山道,趙國追兵大意之下無法追趕並圍困孫臏。孫臏趁機逃脫了,趙國將領表示後悔不已,感慨道:"吞舟漏網,算我輸了。"
拼音 tūn zhōu lòu wǎng
注音 ㄊㄨㄣ ㄓㄡ ㄌㄡˋ ㄨㄤˇ
詞性 作賓語、定語;多用於比喻句
英文 Swallow the boat and miss the net
年代 近代成語
解釋 本指大魚漏網,後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同“吞舟是漏”。
出處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秦始皇》:“寬斯嚴,簡斯定,吞舟漏網,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
例句 戰國時期,齊國的將領孫臏突襲趙國境內,成功地攻佔了趙國的城池。趙國國王趙武靈王聽聞後,親自率兵前往追擊孫臏。然而,孫臏在逃跑的途中選擇了一座千軍易過的狹窄山道,趙國追兵大意之下無法追趕並圍困孫臏。孫臏趁機逃脫了,趙國將領表示後悔不已,感慨道:"吞舟漏網,算我輸了。"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吞紙抱犬
下一個成語: 吞舟是漏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網開一面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 網開三面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 網漏吞舟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裡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吞刀刮腸比喻決心改過自新。
  • 吞刀吐火古雜劇之一,泛稱魔術。
  • 吞風飲雨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 吞符翕景指道者吞符籙,服日霞。
  • 吞聲忍淚形容強忍悲傷。
  • 吞聲忍氣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 吞聲飲恨指抱恨無言。
  • 吞聲飲氣猶吞聲忍氣。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 吞聲飲泣形容不出聲地悲泣。
  • 吞炭漆身以之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 吞吞吐吐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 吞言咽理指不敢聲張和申辯。
  • 吞雲吐霧原形容道士修煉養氣,不吃五穀,後形容人吸菸。
  • 吞紙抱犬吞紙充飢,抱犬禦寒。形容家貧好學。
  • 吞舟漏網本指大魚漏網,後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同“吞舟是漏”。
  • 吞舟是漏本指大魚漏網,後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
  •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