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
tòng dìng sī tòng
as a warning for the future
“痛定思痛”的成語拼音為:tòng dìng sī tòng,注音:ㄊㄨㄥˋ ㄉㄧㄥˋ ㄙ ㄊㄨㄥˋ,詞性:複雜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受挫折後的教訓,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基本解釋: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例句: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拼音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注音 |
ㄊㄨㄥˋ ㄉㄧㄥˋ ㄙ ㄊㄨㄥˋ |
詞性 |
複雜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受挫折後的教訓 |
英文 |
as a warning for the futur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
出處 |
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例句 |
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