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恥
tián bù zhī chǐ
be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恬不知恥”的成語拼音為:tián bù zhī chǐ,注音: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ㄔˇ,詞性: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基本解釋: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例句:“打這個~的走狗!”臺下一片激怒的喊聲,還是震動了臺上的胡博士。★楊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拼音 |
tián bù zhī chǐ |
注音 |
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ㄔˇ |
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英文 |
be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
出處 |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
例句 |
“打這個~的走狗!”臺下一片激怒的喊聲,還是震動了臺上的胡博士。 ★楊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