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口而出
tàn kǒu ér chū
reveal one's opinion or thoughts
“探口而出”的成語拼音為:tàn kǒu ér chū,注音:ㄊㄢˋ ㄎㄡˇ ㄦˊ ㄔㄨ,詞性:動詞短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清·陳其元《庸閒齋筆記·難博學》:「廿四史、十三經、諸子百家,探口而出,問之不能窮。」,基本解釋:猶言脫口而出。不經考慮,隨口說出。,例句: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斯有謂之忠義者何》:“以烹刑拷探口而出無愧。”
拼音 |
tàn kǒu ér chū |
注音 |
ㄊㄢˋ ㄎㄡˇ ㄦˊ ㄔㄨ |
詞性 |
動詞短語; |
英文 |
reveal one's opinion or thought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猶言脫口而出。不經考慮,隨口說出。 |
出處 |
清·陳其元《庸閒齋筆記·難博學》:「廿四史、十三經、諸子百家,探口而出,問之不能窮。」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斯有謂之忠義者何》:“以烹刑拷探口而出無愧。”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