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充腸
shí bù chōng cháng
have little food to eat
“食不充腸”的成語拼音為:shí bù chōng cháng,注音:ㄕˊ ㄅㄨˋ ㄔㄨㄥ ㄔㄤˊ,詞性:作謂語、定語;指生活艱難,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不充腸,幼學之年不蒙師訓。”,基本解釋:見“食不充飢”。,例句: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配新郎》:“只恐在家乏數日之糧,更說依常食不充腸。”
拼音 |
shí bù chōng cháng |
注音 |
ㄕˊ ㄅㄨˋ ㄔㄨㄥ ㄔㄤˊ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生活艱難 |
英文 |
have little food to eat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見“食不充飢”。 |
出處 |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不充腸,幼學之年不蒙師訓。”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配新郎》:“只恐在家乏數日之糧,更說依常食不充腸。”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