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ambush on all sides
“十面埋伏”的成語拼音為:shí miàn mái fú,注音:ㄕ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詞性: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基本解釋: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例句:三國·曹操《出使荊州詔》:“江東數十萬人馬,十面埋伏,將軍宜謹慎行軍。”
拼音 |
shí miàn mái fú |
注音 |
ㄕ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 |
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
英文 |
ambush on all side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
出處 |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
例句 |
三國·曹操《出使荊州詔》:“江東數十萬人馬,十面埋伏,將軍宜謹慎行軍。”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