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仁義之師

rén yì zhī shī
an army of justice
“仁義之師”的成語拼音為:rén yì zhī shī,注音:ㄖㄣˊ ㄧˋ ㄓ ㄕ,詞性:作主語、賓語;用於稱讚軍隊,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基本解釋: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例句:如此說來,雖然謀叛之徒,倒也忠義可嘉。本帥~,何愁楊梟不滅。★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九回
拼音 rén yì zhī shī
注音 ㄖㄣˊ ㄧˋ ㄓ ㄕ
詞性 作主語、賓語;用於稱讚軍隊
英文 an army of justice
年代 近代成語
解釋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例句 如此說來,雖然謀叛之徒,倒也忠義可嘉。本帥~,何愁楊梟不滅。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九回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仁義之兵
下一個成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師出無名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
  • 師出有名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必有正當的理由。後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 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 師老兵疲師、兵:軍隊;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時間太長,兵士勞累,士氣低落。
  • 師老兵破指用兵的時間太長,兵士勞累,士氣低落。
  • 師心自是師心:以心為師,這裡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為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 師心自用師心:以心為師,這裡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為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 師嚴道尊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 師直為壯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仁漿義粟指施捨給人的錢米。
  • 仁民愛物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 仁人君子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
  • 仁人義士有德行並信守節義的人。
  • 仁人志士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 仁柔寡斷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 仁同一視猶言一視同仁。
  • 仁心仁術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 仁心仁聞聞:出名,有聲望。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 仁言利博博:多,廣。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 仁言利溥指有德行的人說的話益處很大。
  • 仁義道德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範。
  • 仁義君子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後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 仁義之兵兵: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同“仁義之師”。
  • 仁義之師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仁者能仁舊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
  • 仁至義盡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