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言謬說
bǐ yán miù shuò
Pitiful speech and falsehood
“秕言謬說”的成語拼音為:bǐ yán miù shuò,注音:ㄅㄧˇ ㄧㄢˊ ㄇㄧㄨˋ ㄕㄨㄛ,詞性:作主語、賓語;指錯誤的言論,年代:當代成語,出處:《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三從》:“秕言謬說,自相矛盾。”,基本解釋:指錯誤的言論。,例句:清代·紀昀《太石雜記·卷十一》:“莫道秕言謬說不可以取人,君子豈僅務揭鱗抉瑕?”意思是說不要因為別人說的話不準確或者錯誤而完全否定他的價值或者能力。
拼音 |
bǐ yán miù shuò |
注音 |
ㄅㄧˇ ㄧㄢˊ ㄇㄧㄨˋ ㄕㄨㄛ |
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錯誤的言論 |
英文 |
Pitiful speech and falsehood |
年代 |
當代成語 |
解釋 |
指錯誤的言論。 |
出處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三從》:“秕言謬說,自相矛盾。” |
例句 |
清代·紀昀《太石雜記·卷十一》:“莫道秕言謬說不可以取人,君子豈僅務揭鱗抉瑕?”意思是說不要因為別人說的話不準確或者錯誤而完全否定他的價值或者能力。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