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見捐
qiū háo jiàn juān
to give up even a single hair
“秋毫見捐”的成語拼音為:qiū háo jiàn juān,注音:ㄑㄧㄡ ㄏㄠˊ ㄐㄧㄢˋ ㄐㄩㄢ,詞性:副詞、動賓短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必若曰:‘天何為哉?四時已過,君將若之何?’不曰:‘春夏秋冬,封而演之?大物盡而後止。’有以為其恩足以及禽獸,而義未有已若者也;有以為其恩視父子猶不足,而有加夫已反者也;有以為其比死為苦、若刑戮之民。人以其盡死日與生點頭道時去數已亟。人之生乎氣之聚沫;死者歸乎氣之雪。其已久矣,萬物莫知其所由始,莫知其所終,曰其連屬乎?其自相伺乎?其鳴也不為自鳴,為天地之故,萬物以相知相通,皆血氣之同流也。上至聖人而後皆微同;少至愚人,而莫不容。以是觀之,非夫聖人者獨知之也;萬物亦皆知之。故曰: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基本解釋: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早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例句:唐代白居易的《秋霽》中有一句:“鶴至琴心鹿素耳,秋毫見捐可奈何。”意為即使是鶴的腳尖碰觸了琴絃,鹿的耳朵也碰觸了秋毫,可是琴的琴心、鹿的耳朵都沒有任何損害。這裡用來形容事情微小到極點,以至於不會造成絲毫的傷害或損失。
拼音 |
qiū háo jiàn juān |
注音 |
ㄑㄧㄡ ㄏㄠˊ ㄐㄧㄢˋ ㄐㄩㄢ |
詞性 |
副詞、動賓短語 |
英文 |
to give up even a single hair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早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
出處 |
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必若曰:‘天何為哉?四時已過,君將若之何?’不曰:‘春夏秋冬,封而演之?大物盡而後止。’有以為其恩足以及禽獸,而義未有已若者也;有以為其恩視父子猶不足,而有加夫已反者也;有以為其比死為苦、若刑戮之民。人以其盡死日與生點頭道時去數已亟。人之生乎氣之聚沫;死者歸乎氣之雪。其已久矣,萬物莫知其所由始,莫知其所終,曰其連屬乎?其自相伺乎?其鳴也不為自鳴,為天地之故,萬物以相知相通,皆血氣之同流也。上至聖人而後皆微同;少至愚人,而莫不容。以是觀之,非夫聖人者獨知之也;萬物亦皆知之。故曰: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
例句 |
唐代白居易的《秋霽》中有一句:“鶴至琴心鹿素耳,秋毫見捐可奈何。”意為即使是鶴的腳尖碰觸了琴絃,鹿的耳朵也碰觸了秋毫,可是琴的琴心、鹿的耳朵都沒有任何損害。這裡用來形容事情微小到極點,以至於不會造成絲毫的傷害或損失。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