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偃為豎
qǐ yǎn wéi shù
To rise and fall
“起偃為豎”的成語拼音為:qǐ yǎn wéi shù,注音:ㄑㄧˇ ㄧㄢˇ ㄨㄟˊ ㄕㄨˋ,詞性:作謂語、定語;指醫術高明,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鍾繇傳》:“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矣。”,基本解釋:偃:臥躺。豎:立,站著。使躺著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例句:《史記》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臣景差的故事。景差去找齊宣王,表面上是為了請戰,實際上卻是藉機對宣王進行訓誡。他先倒著躺在地上,然後將頭枕在手臂上,用腳支撐著身體,以示自己的姿勢與常人不同。景差以這種姿態示意宣王,就像是將平底的器物倒立起來一樣,要讓宣王明白,一個人的姿態和態度應該是端正而挺拔的,而不應該是顛倒的。這就是"起偃為豎"這個成語的典故。
拼音 |
qǐ yǎn wéi shù |
注音 |
ㄑㄧˇ ㄧㄢˇ ㄨㄟˊ ㄕㄨ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醫術高明 |
英文 |
To rise and fall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偃:臥躺。豎:立,站著。使躺著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 |
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鍾繇傳》:“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矣。” |
例句 |
《史記》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臣景差的故事。景差去找齊宣王,表面上是為了請戰,實際上卻是藉機對宣王進行訓誡。他先倒著躺在地上,然後將頭枕在手臂上,用腳支撐著身體,以示自己的姿勢與常人不同。景差以這種姿態示意宣王,就像是將平底的器物倒立起來一樣,要讓宣王明白,一個人的姿態和態度應該是端正而挺拔的,而不應該是顛倒的。這就是"起偃為豎"這個成語的典故。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