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袍笏登場

páo hù dēng chǎng
dress up and go on the stage
“袍笏登場”的成語拼音為:páo hù dēng chǎng,注音: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詞性: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閒。”,基本解釋: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例句:關於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徵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
拼音 páo hù dēng chǎng
注音 ㄆㄠˊ ㄏㄨˋ ㄉㄥ ㄔㄤˇ
詞性 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英文 dress up and go on the stage
年代 近代成語
解釋 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出處 清·趙翼《數月內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之二》:“袍笏登場也等閒。”
例句 關於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段已通電北方各省徵求意見,只等回電一到,就要~。(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十七章)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炰鱉膾鯉
下一個成語: 匏瓜空懸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袍笏登場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