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皮帶骨
nián pí dài gǔ
Mucocutaneous band
“黏皮帶骨”的成語拼音為:nián pí dài gǔ,注音:ㄋㄧㄢˊ ㄆㄧˊ ㄉㄞˋ ㄍㄨˇ,詞性:作賓語、定語;指人辦事刻板,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黃庭堅《鍾離跋尾》:“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下筆不瀏離,如禪家黏皮帶骨語。”,基本解釋:比喻拖沓,不灑脫。,例句: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指畫成皆不成,心期似九絲連。摧破數百次,黏皮帶骨還相見。”
| 拼音 |
nián pí dài gǔ |
| 注音 |
ㄋㄧㄢˊ ㄆㄧˊ ㄉㄞˋ ㄍㄨˇ |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指人辦事刻板 |
| 英文 |
Mucocutaneous band |
| 年代 |
古代成語 |
| 解釋 |
比喻拖沓,不灑脫。 |
| 出處 |
宋·黃庭堅《鍾離跋尾》:“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下筆不瀏離,如禪家黏皮帶骨語。” |
| 例句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指畫成皆不成,心期似九絲連。摧破數百次,黏皮帶骨還相見。”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