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施倒行
nì shī dǎo xíng
To act against one's will
“逆施倒行”的成語拼音為:nì shī dǎo xíng,注音:ㄋㄧˋ ㄕ ㄉㄠˇ ㄒㄧㄥˊ,詞性: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違背情理,年代:近代成語,出處: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逆施倒行,以迄於今。”,基本解釋: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同“逆行倒施”。,例句: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常言道:‘凡人不可仗勢欺心,乘勝逆施倒行’,但為人君之臣,總要穩重端莊,行事嚴肅,方能服人。”
拼音 |
nì shī dǎo xíng |
注音 |
ㄋㄧˋ ㄕ ㄉㄠˇ ㄒㄧㄥˊ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違背情理 |
英文 |
To act against one's will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同“逆行倒施”。 |
出處 |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逆施倒行,以迄於今。”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常言道:‘凡人不可仗勢欺心,乘勝逆施倒行’,但為人君之臣,總要穩重端莊,行事嚴肅,方能服人。”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