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舉十知九

jǔ shí zhī jiǔ
Ten to one
“舉十知九”的成語拼音為:jǔ shí zhī jiǔ,注音:ㄐㄩˇ ㄕˊ ㄓ ㄐㄧㄡˇ,詞性:作謂語、定語;指人的學識,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聖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基本解釋: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識淵博。,例句:德才兼備,~的教師,在學生中間自然有一種崇高的威望。
拼音 jǔ shí zhī jiǔ
注音 ㄐㄩˇ ㄕˊ ㄓ ㄐㄧㄡˇ
詞性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學識
英文 Ten to one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識淵博。
出處 唐·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聖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
例句 德才兼備,~的教師,在學生中間自然有一種崇高的威望。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舉善薦賢
下一個成語: 舉世混濁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九變十化指變化多端。
  • 九鼎不足為重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 九鼎大呂九鼎:古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傳國之寶;大呂:周廟大鐘。比喻說得話力量大,分量重。
  • 九鼎一絲同千鈞一髮,比喻非常危急。
  • 九垓八埏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 九故十親泛指親戚朋友。
  • 九關虎豹比喻兇殘的權臣。
  • 九合一匡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後用以形容有卓
  • 九迴腸形容迴環往復的憂思。迴腸:形容內心焦慮不安。
  • 九迴腸斷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同“九迴腸”。
  • 九閽虎豹比喻兇殘的權臣。同“九關虎豹”。
  • 九間朝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間,指兩柱的距離。九間,極言堂殿之寬廣。亦作“九間大殿”。
  • 九間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同“九間朝殿”。
  • 九江八河泛指所有的江河。
  • 九九歸一歸根到底。
  • 九九歸原猶言歸根到底。歸結到根本上。
  • 九烈三貞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讚譽婦女的貞烈。
  • 九流百家泛指各種學術流派。同“九流一家”。
  • 九流賓客先秦到漢初有法、名、墨、儒、道、陰陽、縱橫、雜、農九種學術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種人物。
  • 九流人物指社會上的各種人物。
  • 九流三教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 九流十家先秦到漢初各種學說派別的總稱。
  • 九年之儲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 九年之蓄蓄:積聚,儲藏。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
  • 九牛拉不轉形容態度十分堅決。
  • 九牛一毫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 九牛一毛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 九曲迴腸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 九衢三市指繁華的街市。
  • 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陰間。
  • 九仞一簣“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略語。比喻功敗垂成。
  • 九儒十丐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 九世之仇九世:九代,形容歷時久遠。指久遠的深仇。
  • 九死不悔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 九死未悔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 九死一生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 九天九地原指天上的最高層和地的最深處。後比喻兩者相差極遠。
  • 九天攬月攬:採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 九天仙女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絕色美女。
  • 九五之尊九五:指帝位。舊指帝王的尊位。
  • 九霄雲外九霄:高空。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無限遠的地方或遠得無影無蹤。
  • 九行八業指各種行業。
  •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想死者再生。
  • 九折臂九:泛指多次;折:斷。多次折斷胳膊,經過反覆治療而熟知醫理。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
  • 九蒸三熯熱氣上升為蒸,火幹為熯。比喻久經熬煉。
  • 九州四海猶言天下。泛指全中國。
  • 九洲四海九洲:指中國;四海:古人認為,中國九州之久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此指中國以外的地方。指中國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 九轉功成轉:迴圈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
  • 九宗七祖泛指祖宗。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舉案齊眉案:古時有腳的托盤。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 舉不勝舉勝: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 舉步生風形容走路特別快或辦事幹淨利索。
  • 舉措不當舉措:舉動,措置。指行動措施不得當。
  • 舉措失當舉措:舉動,措置。指行動措施不得當。
  • 舉鼎拔山能將大鼎舉起,能將高山拔動。比喻力大氣壯。
  • 舉鼎絕臏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 舉國若狂舉:全;狂:狂歡。全國的人都激動得像發狂一樣。
  • 舉國上下舉:全。指全國上上下下的人。
  • 舉國一致全國上下,團結一致。
  • 舉例發凡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指分類舉例,說明全書的體例。
  • 舉目千里放眼遠眺,可以見到很遠之處。形容視野廣闊遼遠。
  • 舉目無親抬起眼睛,看不見一個親人。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
  • 舉棋不定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 舉棋若定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 舉善薦賢賢:有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舉十知九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識淵博。
  • 舉世混濁舉:全;混濁: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舉世皆知舉: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舉世聞名舉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 舉世無敵世界上沒有能勝得過的。
  • 舉世無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
  • 舉世矚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
  • 舉手加額拱手與額相齊,是古人表示歡慶的意思。
  • 舉手投足一抬手,一動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舉手相慶指舉手加額,以相慶賀。
  • 舉手之勞一舉手那樣的辛勞。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舉枉措直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 舉無遺策舉:提出;策: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 舉賢任能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舉賢使能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舉要刪蕪要:主要部分。蕪:雜亂。選取重要的,刪除雜亂的、沒有條理的。多指寫文章時應抓住重點。
  • 舉一反三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 舉一廢百舉:提出;廢:棄。提出一點,廢棄許多。指認識片面。
  • 舉直措枉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 舉直錯枉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舉止不凡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 舉止大方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舉止失措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 舉止嫻雅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舉止言談行為舉動和說話言論。指人的外在風度。
  • 舉止自若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 舉重若輕舉起沉重的東西像是在擺弄輕的東西。比喻能力強,能夠輕鬆地勝任繁重的工作或處理困難的問題。
  • 舉足輕重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域性。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