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慮危
jū ān lǜ wēi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peace
“居安慮危”的成語拼音為:jū ān lǜ wēi,注音:ㄐㄩ ㄢ ㄌㄩˋ ㄨㄟ,詞性: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勸誡人,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書·文五王傳》:“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慮危,不可不懼。”,基本解釋: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同“居安思危”。,例句:唐代陸贄《答王定保》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日新則永不言舊,居安思危是人規矩。”
拼音 |
jū ān lǜ wēi |
注音 |
ㄐㄩ ㄢ ㄌㄩˋ ㄨㄟ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勸誡人 |
英文 |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peac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同“居安思危”。 |
出處 |
《宋書·文五王傳》:“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慮危,不可不懼。” |
例句 |
唐代陸贄《答王定保》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日新則永不言舊,居安思危是人規矩。”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