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解甲休兵

jiě jiǎ xiū bīng
To disarm
“解甲休兵”的成語拼音為:jiě jiǎ xiū bīng,注音:ㄐㄧㄝ ˇ ㄐㄧㄚˇ ㄒㄧㄡ ㄅㄧㄥ,詞性:作謂語、賓語;用於書面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燒,黔中方定,旋軍反旆,解甲休兵。”,基本解釋:指不再戰鬥。同“解甲休士”。,例句:《戰國策·秦策二》:“太公解甲休兵,斬關羽之頭,以張昭之計也。”
拼音 jiě jiǎ xiū bīng
注音 ㄐㄧㄝ ˇ ㄐㄧㄚˇ ㄒㄧㄡ ㄅㄧㄥ
詞性 作謂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英文 To disarm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指不再戰鬥。同“解甲休士”。
出處 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燒,黔中方定,旋軍反旆,解甲休兵。”
例句 《戰國策·秦策二》:“太公解甲休兵,斬關羽之頭,以張昭之計也。”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解甲投戈
下一個成語: 解甲休士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兵敗如山倒兵:軍隊。形容軍隊潰敗就像山倒塌一樣,一敗塗地。
  • 兵不接刃作戰時兵器沒接觸。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 兵不汙刃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 兵不雪刃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 兵不厭權作戰時儘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同“兵不厭詐”。
  • 兵不厭詐厭:嫌惡;詐:欺騙。作戰時儘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
  • 兵不由將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指天下太平。
  • 兵車之會春秋時齊桓公爭霸,屢次與諸侯會盟,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你為“兵車之會”。
  • 兵出無名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亦泛指行事無正當理由。同“師出無名”
  • 兵多將廣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 兵多者敗指兵卒過多的軍隊,常常會吃敗仗,因為兵將各有所恃,號令不齊。
  • 兵戈擾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 兵貴神速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 兵貴先聲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懾敵人。
  • 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 兵慌馬亂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 兵精糧足兵士精壯,糧草充足。形容軍力強盛,戰備充分。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兵連禍接指戰事、災禍連續不斷。
  • 兵連禍結兵:戰爭;連:接連;結:相聯。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 兵臨城下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 兵拏禍結戰爭、災禍連續不斷。同“兵連禍結”。
  • 兵強將勇兵力強盛,將領勇猛。形容軍力強大。
  • 兵強馬壯兵力強盛,戰馬健壯。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鬥力。
  • 兵強則滅指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
  • 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兵微將寡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兵未血刃猶兵不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 兵聞拙速指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 兵無常勢常:不變;勢:形勢。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用以說明辦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 兵無常形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指辦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 兵無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 兵銷革偃銷燬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無戰事。
  • 兵行詭道兵:用兵;行:使用;詭:欺詐;道:方法。用兵可以運用詭異和詐偽的戰法。
  • 兵兇戰危指戰事兇險可怕。
  •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於精壯而不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 兵在其頸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解衣衣人脫下衣服給別人穿。
  • 解兵釋甲解:解除;釋:卸下。解除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參戰。
  • 解驂推食驂: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解下駕在車前兩側的馬匹,換取食物送給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財物解救他人之急。
  • 解髮佯狂解發:把頭髮散開;佯:假裝。散開頭髮假裝癲狂。
  • 解紛排難指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 解甲倒戈指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
  • 解甲歸田解:脫下;甲:古代將士打仗時穿的戰服。脫下軍裝,回家種地。指戰士退伍還鄉。
  • 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鬥。
  • 解甲休兵指不再戰鬥。同“解甲休士”。
  • 解甲休士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指不再戰鬥。
  • 解劍拜仇指息爭釋怨。
  • 解鈴還是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同“解鈴還須繫鈴人”。
  • 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
  • 解鈴還需繫鈴人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
  • 解鈴繫鈴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
  • 解鈴須用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同“解鈴還須繫鈴人”。
  • 解民倒懸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危急。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 解粘去縛解除粘著和束縛。
  • 解人難得解人:原指通達言語或文辭意趣的人,借指知己;難得:不易得到。比喻知己難得。
  • 解弦更張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 解衣般礴脫衣箕坐。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
  • 解衣磅礴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
  • 解衣抱火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同“解衣包火”。
  • 解衣盤磅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解衣盤礴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解衣槃磅指神閒意定,不拘形跡。後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解衣推食推:讓。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 解衣卸甲解:脫衣;卸:卸掉。脫下戰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戰。
  • 解疑釋惑解: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