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躓後
bá qián zhì hòu
be in a dilemma
“跋前躓後”的成語拼音為:bá qián zhì hòu,注音:ㄅㄚˊ ㄑㄧㄢˊ ㄓˋ ㄏㄡˋ,詞性:聯合式;作謂語;比喻進退兩難,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唐·韓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基本解釋:跋:踩;躓:被絆倒。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後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例句:無事之時,望影藏匿,~,日不聊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
拼音 |
bá qián zhì hòu |
注音 |
ㄅㄚˊ ㄑㄧㄢˊ ㄓˋ ㄏㄡˋ |
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比喻進退兩難 |
英文 |
be in a dilemma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跋:踩;躓:被絆倒。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後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 |
出處 |
《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唐·韓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
例句 |
無事之時,望影藏匿,~,日不聊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