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太空望遠鏡進入太空
在30年前的今天,1990年4月24日(農曆1990年3月29日),哈勃太空望遠鏡乘著NASA的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乘著NASA的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開啟了其偉大的宇宙探測生涯。在29年的傳奇生涯中,哈勃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宇宙奇觀,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在這些絕美的照片中,「哈勃深場」無疑是最令人著迷的,因為這是來自宇宙最深處的感動!哈勃太空望遠鏡哈勃深場(HDF),也稱為「哈勃深空」,是哈勃拍攝到的宇宙深處的一塊區域。1995年12月18日,哈勃望遠鏡對著宇宙深處的一個方向眺望。這是一片空曠的區域——沒有明亮的恆星,沒有巨大的星系或星團,也沒有美妙的星雲,有的只是一片死寂的黑暗。下圖中的黃色框內,正是哈勃所眺望的這片區域:哈勃所眺望的這片區域哈勃耐心地盯著這片區域,一分鐘、一小時、一天......直到1995年12月28日。在超過10天的觀測中,哈勃用那臺「改變宇宙」的相機——WFPC2對這片區域進行了342次拍攝,最終合成了讓人震驚的「哈勃深場」。原來,死寂的背後,隱藏著如此豐富的資訊!哈勃深場在「哈勃深場」中的每一個亮點,幾乎都是宇宙深處的一個星系(除了大約6個暗星),我們由此發現了宇宙中成千上萬的新星系。其中,有些星系距離我們只有幾百萬年光年,有些則距離我們上百億光年。這一切表明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的宇宙中至少包含了上千億個星系!幾年後,哈勃換上了更為先進的相機對宇宙深處又進行了一次眺望。2003年9月24日到2004年1月16日,在近4個月的時間裡,哈勃對天爐座的一小片區域進行了觀測,800次曝光後合成了下面這張展現宇宙更深處的「哈勃超深場」。哈勃超深場哈勃超深場(HUDF)所包含的資訊量驚人,其中大約有10000個不同的星系。這些星光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130億年前,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哈勃總是一往直前。2012年9月25日,NASA又釋出了一張由哈勃合成的宇宙更為深處的影象——「哈勃極端深場」。哈勃極端深場(XDF)由2000多張照片合成,是我們已知的最深遠的宇宙影象,能追溯到132億年前的星系。哈勃超深場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來自宇宙最深處的感動!要知道,這些光子攜帶著古老的資訊,在宇宙中穿梭了幾十上百億年,最終來到我們身邊。更為令人驚歎的是,我們目力能及的這一切,也不過只是光錐之內的冰山一角,還有無數的資訊正以光速向我們飛來,我們卻仍處在這些事件的光錐之外......最後,祝哈勃29歲生日快樂!感謝你為我們帶來了這一份莫名的感動!延伸閱讀:哈勃太空望遠鏡25張絕世宇宙美圖延伸閱讀:哈勃太空望遠鏡25張絕世宇宙美圖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太空梭從美國肯尼迪中心發射升空,將哈勃空間望遠鏡送上了近地軌道。儘管在最初的幾年裡,這臺望遠鏡備受視力模糊的困擾,但經過修復和多次維護之後,哈勃已經成為了有史以來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天文望遠鏡,改變了我們對於宇宙的諸多認識,更不用說它還拍攝過許多已經成為經典的絕美太空照片了。現在,我們不妨用一組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來慶祝它升空29週年。木星和它的大紅斑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大氣裡存在複雜的活動,包括相對移動的雲帶和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旋轉著的風暴。規模最大的一個風暴,被稱為木星大紅斑。自1632年被發現以來,大紅斑一直存在至今。哈勃發現,木星大紅斑的長軸正以每年930千米的速度縮短,形狀也漸漸從卵形變成了圓形。按照這樣的速度,大紅斑會在4年內變成正圓形。土星及其光環和衛星土星擁有美麗的光環。每隔大約15年,土星的光環就會側對著我們一次,有時候幾乎會消失不見。這張攝於2009年2月24日的照片上,土星光環就幾乎要側對著我們。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泰坦正從土星前方經過,並將陰影投在了土星表面。如果足夠仔細的話,你還能在土星圓面上找到白色的土衛一和它投下的小小影子。獵戶座大星雲1300光年外的獵戶座大星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形成區,有成千上萬顆恆星正在這裡誕生。哈勃拍攝的這張照片,展現了這片星雲中的諸多細節,揭露了新生大質量恆星與周圍的塵埃和氣體之間複雜的互動。馬頭星雲馬頭星雲是天文學裡最具標誌性的暗星雲之一。在可見光波段,它遮擋了背後的星光,留下了一個形似馬頭的黑色剪影。而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紅外照片,能夠看穿不透光的塵埃,給馬頭星雲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行星狀星雲NGC5189行星狀星雲是類似太陽的中等恆星臨近死亡的一個短暫階段。當一顆垂死的恆星快要耗盡核心的燃料,它會丟擲大部分外層物質,然後被恆星殘骸發出的紫外輻射照亮。距離地球1800光年的NGC5189,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現出了極其複雜的結構。哈勃望遠鏡的這張照片,幫助天文學家構建起了這類星雲的3維結構模型。貓眼星雲貓眼星雲是最早被人發現的一批行星狀星雲,哈勃望遠鏡揭露了其中驚人複雜的結構。藉助這張照片和後續的一系列觀測,天文學家再現了這顆垂死恆星生命最後階段複雜的演化過程。行星狀星雲NGC6302距離地球3800光年的NGC6302,有時又被稱為蝴蝶星雲。這隻太空蝴蝶的翅膀,其實是溫度超過2萬攝氏度的熾熱氣體,翅展超過2光年。哈勃的照片揭露了星雲中央不可見的那顆垂死恆星拋射這些氣體的歷史。猴頭星雲中的塵埃柱猴頭星雲是距離地球約6400光年的一片恆星誕生區域。哈勃拍攝的這張紅外照片,只展示了猴頭星雲“眼”部的一片很小的區域性。星雲中心剛剛形成的大質量恆星驅散了星雲中的塵埃,它們發出的紫外輻射在塵埃中雕琢出了巨大的柱狀物。蟹狀星雲蟹狀星雲是1054年出現的超新星——天關客星的遺蹟,距離地球6500光年。哈勃望遠鏡的這幅拼圖,是迄今最清晰的蟹狀星雲照片。星雲的中心有一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中子星,直徑僅有19千米,正以每秒30圈的速度高速旋轉。船底座星雲船底座星雲,距離地球7500光年,是一大團氣體和塵埃,恆星的誕生和死亡都在其中上演。哈勃的照片展示了其中恆星誕生的驚人細節。半人馬座Ω星團的核心半人馬座Ω星團,是銀河系裡大約150個球狀星團裡最大的一個,距離地球1.7萬光年,包含近1000萬顆恆星。哈勃望遠鏡觀察了這個星團最密集的核心區域。這些恆星豐富的顏色透露了它們自身的許多資訊。利用不同時間哈勃拍攝的照片,天文學家已經測量了其中超過10萬顆恆星的運動。麒麟座V838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圈光暈,包裹在麒麟座V838這顆變星的周圍。這顆變星在2002年1月短暫變亮,光度一度達到太陽的60萬倍。如此明亮的星光向外傳播,由近及遠依次照亮了變星周圍的塵埃雲,由此產生了所謂的回光(lightecho)現象。哈勃望遠鏡連續幾年對它進行了觀測,目睹了這圈回光從出現到擴散再到消失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