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12日發生的大事件

金三角大毒梟昆沙向緬政府軍投降

在24年前的今天,1996年1月12日(農曆1995年11月22日),金三角大毒梟昆沙向緬政府軍投降。1996年1月12日,金三角大毒梟昆沙向緬政府軍投降。昆沙,出生於緬甸北撣邦山城當(MongTawn)。本名張其夫的他,原為華人之子,其母為緬甸傣族,昆沙本身地方自衛隊,緬語稱「戛規也」(KKY),自衛隊收入靠走私、販毒和一些不能公開的收入,補給及人員薪給,全由當地人民負擔,政府全不負責,七零年代緬北共有三十多個自衛隊。昆沙由六零年代中期數百人的自衛隊,到九○年代發展到一萬五千人的撣邦聯合軍(SUA),並打出撣邦獨立建國口號,成為緬甸政府的心腹大患。他在武力上的迅速提升主要得力於其參謀長張書泉,張原為國軍高階軍官,已故段將軍之部屬,昆沙之成名始於六七年七月,為爭奪地盤與國軍游擊隊引發的一場戰爭,這場硬仗為昆沙打響了國際知名度,之後其勢力日益壯大。撣邦聯合軍與緬甸政府軍戰鬥了二十多年,至九六年出乎意料的昆沙竟主動的率領其一萬五千人向緬政府投降,據說緬政府事前曾承諾某些條件,包括不將昆沙送交司法審判,及不接受美國提出的引渡要求。美國曾懸賞兩百萬美元捉拿他受審。現年六十四歲的昆沙,患有多種病痛,包括糖尿、心臟、風溼及一邊手腳麻痺,目前住在仰光最高階的INYA湖區,受到軍隊的保護,他附近的鄰居有前國家主席尼溫將軍,現軍事執政團的領導人,翁山蘇姬及美國大使,可見身分不同凡響,普通人想見他一面是相當不容易,雖然深居簡出,不過仍在經營多種行業,包括遍佈緬甸各大城市的亞洲經濟開發銀行,其屬下仍有不少人在金三角從事鴉片生產貿易,仍是該地區具實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