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17日發生的大事件

美國金融家摩根誕辰

在183年前的今天,1837年4月17日(農曆1837年3月13日),美國金融家摩根誕辰。金融寡頭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ierpontMorgan)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別名J.P.摩根,他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亦是1900年代美國最重要的實業家,他幫助美國基礎工業籌款,並在多個領域成就卓著——其中包括鐵路、鋼鐵、電話、電力、銀行、保險。J.P.摩根經過艱辛的努力奮鬥,在強手如林的金融界站穩腳跟,並一一擊敗對手,成為紐約市華爾街第一號人物,榮登美國經濟霸主的寶座。J.P.摩根1837年4月17日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儘管這是一個同其他孩子一樣的普通人,但是華爾街未來的方向將因他的出生而改變。從他的祖父約瑟夫到他的父親朱尼爾斯?摩根,摩根家族經商都很成功。摩根祖先於17世紀初在新大陸的淘金浪潮中移民美國,定居在馬薩諸塞州。到J.P.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的時候,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的農場,定居哈特福。約瑟夫?摩根最初經營一家小咖啡館。經過苦心經營稍有積蓄後,他先是出資經營一家很氣派的大旅館,然後又購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為汽船業和鐵路業的股東。真正顯示其投機者和冒險家本色的當屬其在保險業的投資。朱尼爾斯?摩根J.P.摩根的父親朱尼爾斯?摩根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富商,起初搞乾菜批發。1851年,著名的銀行家喬治?皮博迪邀請朱尼爾斯?摩根入夥成立了喬治?皮博迪公司,專門經營美國國債、州債、股票及國外匯兌等項買賣。他們生意興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國遊資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喬治?皮博迪一生沒有子嗣,龐大的產業無人繼承。在喬治?皮博迪退休以後,朱尼爾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並將公司改名為朱尼爾斯?摩根公司(JuniusS.MorganandCompany)朱尼爾斯?摩根嚴厲地要求他的兒子J.P.摩根接管家族產業,幫他選定在瑞士、德國留學的課程。他大學畢業後,去父親朋友華爾街開設的鄧肯商行裡實習。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薰陶,摩根從年輕時就敢想敢幹,很富有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一天,J.P.摩根偶爾得到訊息,在一次戰役中,北軍傷亡慘重。頗具商人頭腦的J.P.摩根立馬意識到,北軍新近戰敗,黃金必漲,正是投機的好時機。於是,他很快聯合商業夥伴,秘密買下了四五百萬美元的黃金,一半匯往倫敦,另一半留下,然後有意地把往倫敦匯黃金的事洩露出去。北軍戰敗造成恐慌,紐約金價果然大漲,連倫敦的主價也被帶動得節節上揚。J.P.摩根拋售黃金,發了大財。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政府派人到倫敦融資購買軍火,倫敦銀行家卻無人敢借錢。就在倫敦銀行家紛紛拒絕之際,朱尼厄斯?摩根站了出來,向法國發放了1000萬英鎊的銀團貸款。不出所料,第二年,法國大敗,接著又爆發了巴黎公社運動。動盪的局勢,眼看讓1000萬貸款打了水漂。可讓人意外的是,法國雖然戰敗,卻信守承諾償還了債券,朱尼厄斯?摩根因此淨賺了150萬英鎊。於是,這兩次豪賭,讓摩根父子從籍籍無名的銀行家,一躍成為縱橫倫敦—紐約的金融鉅子。摩根家族自此站到了世界舞臺。摩根家族還將觸角伸向了實業。先是將愛迪生通用電力公司與湯姆遜公司合併,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即今天的通用電氣公司。接著又斥資4億美元收購了卡內基的鋼鐵公司,組建了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美國鋼鐵公司,一舉控制了美國鋼產量的65%。1895年和1907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J.P.摩根憑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最終挽救了美國的經濟,被稱為美國的救命恩人。鼎盛時期,摩根財團擁有全美企業資本的25%、金融資本的33%、保險業的65%,控制著全美鋼產量的65%、鐵路的30%……摩根財團還先後為法國、英國、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發行債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債主。在美聯儲成立之前,摩根財團實際上充當著美國央行的角色。樹大招風,以摩根財團為首的華爾街勢力,終於引起了美國政府的警覺。1930年,美國國會透過了法案將金融機構的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離。巨無霸的J.P.摩根公司被一分為二,這就是今天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史丹利。即便如此,這兩家公司仍然雙雙躋身財富500強行列。值得一提的是,J?P?摩根在1913年3月31日去世時,人們發現他的所有財產只有6000萬美元。約翰?D?洛克菲勒在公開場合評論說,這點財產甚至還不足以讓摩根稱得上是一個“富人”。原因是他對斂財從來就沒有太大的興趣,對摩根而言,讓美國經濟合理化更為重要。在一個半世紀裡,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裡締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國。這個金融帝國憑藉不計其數的投資,在經濟、社會、政治和外交等領域織成了無比繁複的人際關係網路。摩根家族的成功,是華爾街成功的縮影。摩根家族創造的“摩根化經營管理體制”至今仍然統治和影響著華爾街的一切。這一經營思想和戰略,貫穿在資本主義由幼年邁向壯年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