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17日發生的大事件

“常外”校園毒地事件

2016年4月17日(農曆2016年3月11日),常州外國語學校化工汙染事件始末。家長提出遠離毒地標語據央視新聞2016年4月17日報道,常州外國語學校是江蘇省內較好的一所初中學校,因為教學水平高,是不少的首選。然而,自2015年年底開始,很多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先後有641名學生被送到醫院進行檢查。有493人出現皮炎、溼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個別的還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惡性疾病。經檢測,該校區地下水、空氣均檢出汙染物。常州外國語學校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2015年9月,常州遷至位於新北區龍虎塘街道的新校區,新校區與常隆汙染地塊僅一路之隔。常州外國語學校現有初、高中部58個班級,約2800名師生員工。2015年12月,有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聞到學校周邊有刺激性氣味,後得知是常隆汙染場地在進行土壤修復施工。該汙染場地原址是幾十年的農藥廠、化工廠,家長得知訊息後一陣恐慌,紛紛質疑常州外國語學校選址不當。3月下旬,有學生反映,自從去年9月份搬到這個新校址後,很多學生因為環境汙染,出現了各種不適症狀。“毒地”收復常州市政府回應"外國語學校汙染":已成立調查組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表示對環境汙染“零容忍”,本著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認真調查核實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另據環保部下屬中國環境報報道,環境保護部、江蘇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併成立聯合調查組,將盡快趕赴常州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結束後,將及時向社會公佈相關情況。常州官方在回應中說:2015年12月下旬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北側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復過程中散發異味,給周邊學校學生、老師的正常學習和教學帶來一定影響。常州市和新北區兩級黨委、政府迅速處置,按照公開修復方案、公開監測結果、公開驗收結論、接受社會監督“三公開一監督”原則,對該地塊用途作出調整,同時組織實施該地塊修復調整工程,並採取措施控制土壤及的環境風險。回應稱,今年2月15日,相關地塊土壤修復調整工程透過驗收,專家組作出結論: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質量監測完全達標。3月下旬,學校、家長分別委託專業檢測機構,對常州校區室內空氣、土壤、地下水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要求。目前,全校應到校的2451名學生中,除1人事假、3人病假、4人正在辦理轉學手續外,其餘學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師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師全部到校,學校教學秩序正常。當地政府表示:“歡迎社會各界監督,對於媒體報道提及的相關問題,我們將按照‘客觀公正、依法處理、公眾參與、資訊公開’的原則,認真調查核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我們將及時向社會公開。”4月18日,針對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周邊環境汙染問題,環保部、江蘇省政府已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併成立聯合調查組,將及時向社會公佈相關情況。常州外國語學校鳥瞰圖學校選址距“毒地”100米4月20日訊息,常州外國語學校以及馬路對面的“化工汙染地”。一邊是7年前三座化工廠汙染後的地塊,面積有數個足球場大小;一邊是剛入駐不久的學校,時時聞到刺鼻的氣味,兩者只有一路之隔。本該是安全的學習場所,學校選址卻建在“有毒地塊”旁;本應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卻身體出現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連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500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廠汙染地塊中毒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悉,常外因為教學水平高,是當地不少家長擇校的首選。2015年搬遷前,常外因學生數不斷增加,教輔資源不足,原校址已無法滿足學校改革發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係數較低,需要進行改造建設。根據常州市新北區所做的規劃,常外新校區位於通江路以西、遼河路以南、千島湖路(龍虎大街)以北,該地塊原系太平洋電力機械廠及自然村,雖非原化工廠地塊,但離原化工地塊不足100米,“定時炸彈”就此埋下。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2008年的正射影像圖。當地相關部門回應稱,環評前先行奠基但並未正式開建,具體開工時間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設,此後學校對室內空氣質量檢測達標後,於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常州市環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蘇省常州市高階中學新北校區新建工程》的環評報告顯示,周邊場地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影響成為學校環境的重要隱患。圖為學生從常州外國語學校門口經過。2015年12月下旬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北側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復過程中散發異味。而事實是,早在2013年10月學校就已開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這表明,地塊未修復學校選址建設就先行,相關部門對可能造成的汙染沒有重視;原本應在學校開學前完成的汙染地塊修復意外延期,學校搬遷計劃卻不調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致使環境風險不斷加重。圖為學生在教室內上課。教育部、環保部對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周邊環境汙染問題高度重視。環保部、江蘇省政府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將赴常州進行現場調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已啟動教育重大突發事件專項督導機制,由國家督學牽頭赴當地進行專項督導。圖為學生從教室內走出。“常外事件”調查結果今年上半年發生的“常州外國語學校環境事件”,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督導組、環保部和江蘇省政府調查組、國家衛計委和江蘇省衛計委醫療衛生專家組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2016年8月26日經常州市政府向新華社釋出調查結論:常州外國語學校的環境是安全的。汙染地塊“翻毒”家長自發統計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體檢異常達561人常州外國家長自發統計的學生體檢資料又有更新,截至2016年4月20日,已收到683個學生的體檢報告,其中體檢資料有異常的561人,體檢異常佔體檢人數82%,這與常州市衛計委此前公佈的133人體檢異常的資料差距較大。“常外”開工奠基儀式CCTV13批:不該建的學校家長的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