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15日發生的大事件

我國與模里西斯建交

在46年前的今天,1974年4月15日(農曆1974年3月23日),我國與模里西斯建立外交關係。模里西斯,海明威心中的天堂。模里西斯位於非洲東部的印度洋上,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10多萬。模里西斯歷史上以生產蔗糖為主,自70年代末期開始調整經濟結構。90年代以來,模里西斯政府致力於經濟多樣化的發展,模里西斯政府在鞏固和加強糖業、出口加工業和旅遊業這三大經濟支柱的同時,先後建立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經濟特區、創辦證券交易所、開設離岸銀行、興建自由港等,大力鼓勵外商投資,力求成為西南印度洋地區的金融中心。隨著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行,不少境外商人在此落戶,使模里西斯的出口加工業發展迅速,例如該國紡織產品款式新穎,價格適中,70%出口到歐洲市場。目前出口加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佔出口收入的2/3。出口加工業的發展,不僅為模里西斯的經濟建設創造了寶貴的外匯收入,而且解決了國內失業問題。由於加工業的發展的需要,目前在這個國家的外籍勞工有1.2萬多人,其中中國勞務工人幾乎佔一半。1996年,模里西斯的經濟建設成果十分喜人:國民經濟增長率為5.6%;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400美元;外貿出口收入1.7億美元;通貨膨脹率僅為6%,在非洲列第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根據國民發展指數標準將其列為“國民發展高水平國家”,在世界上排名第60位,居非洲之首。模里西斯因而被稱之為“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楷模”。1968年3月12日宣佈獨立,1992年3月改實行共和制。1974年4月15日與我國建交。模里西斯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國家。為了保持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政府從本國實情出發,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多元政策,主張各種語言、各種文化、各種宗教並存,讓每一個民族都能保持和發揚各自的文化傳統。由於歷史的原因,模里西斯受英、法等西方國家影響較深,但政府注意弘揚東方文化與傳統。模里西斯政府還提倡國民至少要掌握一門東方語言,如今國民普遍會講三到四種語言,這既為經濟開放提供了諸多方便,也促進了各民族友好相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宗教方面則實行信仰自由、各教派平等的政策,從而避免了許多非洲國家因民族、宗教矛盾而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內部衝突的現象。模里西斯國旗首都路易港夜色林蔭大道知名度假勝地藍色海灣城市街頭海岸穀倉模里西斯海灘查馬拉爾瀑布滅絕的渡渡鳥,模里西斯島曾經是世界上僅有的渡渡鳥棲息地。壁虎,模里西斯有多種獨有的爬行動物,包括壁虎及蜥蜴。賽馬比賽,模里西斯的國民運動。模里西斯美女,印裔模里西斯人佔全國人口的68%。模里西斯大學印度教神廟,模里西斯居民中51%信奉印度教。甘蔗園,模里西斯的蔗糖是英國皇室的御用糖品。模里西斯市場一角知名旅遊景點七色土,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塊擁有七種不同顏色的泥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