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8日發生的大事件

臺灣電影導演侯孝賢出生

在73年前的今天,1947年4月8日(農曆1947年閏2月17日),臺灣電影導演侯孝賢出生。侯孝賢(1947年4月8日-)是一位臺灣電影導演,出生於中華民國廣東省梅縣。父親原本為當地的教育科長,1948年全家移民到臺灣,屬外省籍客家人。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臺灣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侯孝賢在1973年踏入電影界,擔任李行導演《心有千千結》的場記,藉此慢慢的累積經驗,1975年開始編劇第一個劇本是賴成英執導的《桃花女鬥周公》,併兼任副導演。在1980年,侯孝賢執導第一部電影作品《就是溜溜的她》。然後在1983年,他投資拍攝《小畢的故事》,擔任副導演與編劇,自此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同年與另外兩位導演萬仁跟曾壯祥合拍的《兒子的大玩偶》,是第一部全臺語發音的文藝片,開始小有名氣,並且開始拍攝寫實性較高的電影,例如《風櫃來的人》和《鼕鼕的假期》。在戒嚴風氣漸退之下,他首先拍攝了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由於內容涉及批判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讓他在尋找合作的過程十分艱辛。後來又拍攝《戀戀風塵》,打破了過去國片過度矯情、虛偽的內容,是一部著重寫實的文藝愛情片,並受到許多國際影評及大導演的喜愛(例如羅傑·艾伯特及馬丁·史柯西斯就曾在影評節目上提到這部片子)。真正使他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是臺灣三部曲(或稱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與《好男好女》,確立了他臺灣電影大師的地位。其中《悲情城市》是第一部獲得國際三大影展之一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的華語電影。而《戲夢人生》則獲得戛納影展評審團獎。他擔綱監製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後來執導了一部紀念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100年誕辰的日語電影《珈琲時光》。2005年執導電影《最好的時光》,該片講述了三個時間段(1966、1911、2005)的三段愛情故事,皆由演員張震、舒淇主演;此片也普遍被認為是侯孝賢創作歷程的總回顧。他在2006年前往法國拍攝法語電影《紅氣球之旅》,首度與法國巨星茱麗葉畢諾許合作。2007年,應戛納影展之邀,執導戛納影展60週年紀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ChacunsonCinéma)之一的《電姬館》。他在2009年開始擔任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他於2010年執導上海世界博覽會臺北館的導覽影片。侯孝賢目前正在籌拍新片《聶隱娘》,也擔任不少電影的監製。侯孝賢的代表作還有:《鼕鼕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等;與他經常合作的作家有朱天文、吳念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