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6日發生的大事件

中國電磁之父馬偉明出生

在60年前的今天,1960年4月6日(農曆1960年3月11日),中國電磁之父馬偉明出生。馬偉明(1960年4月6日出生),男,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江蘇省鎮江市揚中人。1978年畢業於揚中縣中學(今江蘇省揚中高階中學),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馬偉明院士,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表示,中國在艦艇尖端電磁裝備研究方面的實力“肯定超過美國”。中國電磁之父馬偉明“美國目前是中壓交流,還處於第一代水平,差我們一代。(他們目前)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要趕上我們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一項技術)領先不領先,先進不先進不是自己說的,需要世界同行評價,標準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用了美國人1/5的時間就把電磁阻攔做完了,有了電磁彈射的技術阻攔還難嗎?彈射和阻攔是一個正一個反,解決了正,解決反不就容易了嗎?”這兩句,是馬偉明院士的接受採訪時的原話。信心十足,中國已經決定在第三艘航母裝備成熟可靠的電磁彈射和電磁攔阻裝備,反超美國!中國電磁彈射試驗場光說不練假把式,最近,央視科技頻道首次曝光了中國電磁彈射和電磁阻攔技術的真實進展,讓人興奮不已。我國在路上的電磁彈射系統,已經完成艦載機的彈射起飛和電磁阻攔降落,系統成熟度高,穩定可靠,完全可以上艦。電磁彈射為什麼電磁彈射這麼好?相比老式的蒸汽彈射,電磁彈射有著如下優勢:提高出動效率:電磁彈射準備時間短,執行效率高,可以大大提高艦載機出動率。使用範圍更廣:無論是艦載戰鬥機,還是小型無人機,又或者是大型預警機,電磁彈射器都可以彈射。穩定性提高:當前使用的蒸汽彈射器的兩次重大故障間的平均週期是405周,而電磁彈射器可以達到1300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電磁彈射器的效率相比蒸汽彈射器大幅提高,使用成本大為降低。減少對艦上輔助系統的要求:蒸汽彈射器依賴於航母提供的大批輔助系統,電磁彈射器則簡化了許多。美國福特號核動力航母雖然已經裝上電磁彈射,但是問題很多。相信,在電磁彈射方面,彎道超車很快就成真!福特號的電磁彈射不穩定,電磁阻攔就更是不行馬偉明名言:“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種電力技術難關!”經過5年的不懈衝刺,馬偉明帶領專案組完成了樣機研製和試驗的全過程,43項關鍵技術全部被攻克,申報國防專利32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7位院士在對這一重大成果評審時激動不已,認為這項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其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