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月3日發生的大事件

在美國內戰中,北方佔領南方邦聯首都里士滿

在155年前的今天,1865年4月3日(農曆1865年3月8日),美國內戰:北方聯邦軍隊佔領南方邦聯的首都里士滿。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建立了聯邦制,由資產階級與種植園奴隸主聯合執政。1860年,以呼籲維護聯邦統一、反對奴隸制擴張而著稱的林肯當選了美國第16屆總統,南方奴隸主感到大權旁落,於是開始製造分裂,蓄意發動叛亂,於1861年初,在南方成立“南部各州同盟”。4月12日,南方叛軍炮擊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公然挑起國內戰爭。4月15日,林肯被迫宣佈南方為叛亂州,徵召7.5萬名志願軍,為恢復聯邦統一而戰。1861年7月,在離華盛頓40公里的馬那薩斯城發生第一次會戰,聯邦軍被人數較少的南方軍擊敗,華盛頓幾乎失守。此後,群眾舉行了示威遊行,要求解放奴隸,分給農民土地,挽救危局。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林肯政府及時採取了兩項重大改革措施。1862年5月20日,政府頒佈了《宅地法》,9月22日,又頒佈了《解放黑奴宣言》。這以後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聯邦軍逐漸掌握了各戰場的主動權。1863年夏,聯邦軍轉入反攻,繼7月1日—3日取得葛底斯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後,又於7月4日攻陷密西西比河下游的維克斯堡,摧毀了同盟軍的進攻力量,徹底扭轉了戰局。而後,聯邦軍採用新戰略積極進攻,到1864年底,南方几乎陷於癱瘓狀態。1864年11月,林肯以絕對多數再度當選總統,南方敗局已定。1865年4月3日,聯邦軍攻克里士滿。4月9日,同盟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率部2.8萬人向聯邦軍投降,美國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美國恢復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