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希克梅特逝世
在57年前的今天,1963年4月3日(農曆1963年3月10日),詩人希克梅特逝世。納齊姆·希克梅特(1902.1.20——1963.4.3),1902年1月20日,希克梅特出生在薩洛尼卡城(現在希臘境內)。他父親曾任新聞總署署長和駐漢堡領事,在土耳其稱得上是個顯貴家庭。他在青年時代進入伊斯坦布林的海軍學校學習,父親希望他以海軍軍官的身份來光宗耀祖。他讓父親失望了,他沒有進入海軍,而是去了內地當教員。191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開除,從此開始詩歌創作。1921年在他當教員期間,他和進步人士相識,同年去了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當時十月革命勝利不久,蘇聯人民在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中,掀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高潮。列寧的旗幟使年輕的希克梅特看到人類徹底解放的曙光。他成為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決心為土耳其人民的解放奮鬥到底。1924年回國,在一家報館及其他單位工作,從事文藝創作,並加入共產黨。他的詩作猶如強大的衝擊波震動了詩壇,也震驚了當局。在詩壇上正在歡呼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升起的時候,當局把他列入危險分子名單。從30年代到40年代,進監獄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前後加起來有17個春秋。1950年他最後一次走出監獄的大門。雖然恢復了自由之身,卻沒有自由發表作品的權利。當局採取各種方式對他進行迫害,想把他逼上絕路。他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了祖國,偷渡去了蘇聯。1951年他被開除土耳其國籍。他在蘇聯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曾榮獲過“列寧國際和平獎”。1963年4月3日,這位對祖國充滿憂患之情的詩人,客死在莫斯科。詩人去世後,他在國內的聲譽日益提高。1966年他的長詩《我的同胞們的群像》在土耳其發表。該詩描寫了從本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土耳其社會和政治生活全景,塑造了農民、工人、地主、資本家、政客和文人等眾多形象,是土耳其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在,在土耳其人民的心中,希克梅特已成為最傑出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