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3月31日發生的大事件

Android成為全球第一大作業系統

2017年3月31日(農曆2017年3月4日),Android擊敗Windows,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大作業系統。IDC的資料顯示,從2008年開始PC銷量就沒怎麼增長過了,一直徘徊在每年3億臺左右,該機構估計2016年PC銷量只有2.6億臺左右。很明顯,PC的時代快要過去了。而Android則再次創下了一座里程碑。根據分析機構StatCounter從250個網站綜合的大約150億次訪問資料,Android裝置產生的流量在2017年3月首次超過了WindowsPC,從後者的頭上摘走第一大作業系統的王冠。“這是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StatCounterCEO奧德漢·庫倫評價。具體來說,在上個月Android貢獻了全網流量的37.93%,而來自Windows裝置的流量仍佔據了37.91%——所以,Android這次算是“險勝”。從1980年代開始,微軟開發的Windows作業系統一直是作業系統方面的絕對王者。然而隨著Android誕生、被各大主流移動裝置廠商所採用,催生了數不清的新移動裝置形態和製造它們的公司,這款Google開發的移動作業系統,已經從5年前僅佔2.4%全網流量,變成了如今的模樣。亞洲,特別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沒經歷過比較長時間PC統治的時期,而是直接進入了移動時代,也因此成為了Android作業系統普及最快的區域。根據StatCounter資料,在亞洲Android貢獻了高達52.2%的流量,而Windows只有29.2%;在PC普及度較高而智慧手機反而沒那麼流行的歐洲,情況則完全相反,Windows貢獻了51.7%流量,Android只有23.6%;在北美形勢則比較平均,Windows、iOS和Android分別為39.5%、25.7%和21.2%。下圖顯示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排名第一的作業系統:如果要用一個簡短的理由解釋Android今天的勝利,那麼“生態系統”這個詞再合適不過了。2005年,Google收購了安迪·魯賓創立的AndroidInc.,並於2007年推出了首代Android,順道提出了“開放裝置聯盟”(OpenHandsetAlliance)這一理念。Android的核心程式碼是開源的,意味著任何移動裝置廠商都可以複製一份原始碼,去進行加工開發和適配工作,然後推出自己的Android手機(前提是加入OHA,與Google建立合作關係)。根據Google統計的資料加上中國方面“非GoogleAndroid”裝置數字的測算,截至2016年全球至少有25億臺裝置執行著Android作業系統。相比之下,根據知名投資機構a16z合夥人本尼迪克·埃文斯(BenidictEvans)整理的資料,截至2016年全球執行著iOS作業系統的裝置(iPhone,iPad以及很少部分的iPodtouch)只有不到9億臺。這個情況在StatCounter的資料圖示(本文第一張)也有所體現。2013年之前,iOS裝置(灰線)貢獻的流量還比Android(綠線)稍高一些,但從2013年開始,Android的爆發式增長就很明顯了,從2013年3月的7%到了2017年3月的37.93%;而iOS方面受制於單一品牌、較高的裝置價格等因素,一直沒有太大的進步。不過,至少在收入方面iOS還扳回一城。今年1月,移動應用分析平臺AppAnnie統計發現,2016年移動應用市場(AppStore、GooglePlay)上收入的一大半都被蘋果拿走,大約240億美元。不過該機構還指出,如果算上中國等市場上一大幫第三方應用商城收入的話,可能Android的商城總收入也要在2017年超過蘋果了。2007年問世的Android,十年後仍然勢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