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邊緣發現黑洞
2001年3月29日(農曆2001年3月5日),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邊緣發現黑洞。2001年3月29日,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用坐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多鏡頭望遠鏡觀測到一個位於銀河系邊緣的黑洞,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邊緣發現黑洞。而過去所觀測到的黑洞都是位於各大星系的中央。比起一般黑洞,這個黑洞雖然相對較小,但質量至少為6個太陽質量,距離地球為6000光年,位於籠罩銀河系的暈光區域中。由於黑洞引力極大,連光線都被吸入,因此,科學家只是從其他證據來斷定黑洞的存在。在這個新發現的小黑洞附近,有一顆恆星圍繞黑洞旋轉,週期為4小時。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由於黑洞的引力而不斷受到損失,這些物質以一個螺旋形的軌跡被吸入到該黑洞之中,從而發現這個黑洞。黑洞概念的科學提出是在約一個世紀以前,如何從觀測上證明黑洞的真實存在一直是現代天體物理學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發現時速高達260萬公里的恆星疑為黑洞正在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