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塗鴉事件
2012年3月26日(農曆2012年3月5日),“杜甫很忙”塗鴉事件。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組圖“杜甫的一天”,高中必修3語文課本中的杜甫影象被惡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幾筆塗鴉,杜甫插圖被高中生們塗鴉成各種形象:端著狙擊槍凝視遠方的,開著坦克向前衝的,戴著墨鏡騎電動車出門的,騎著腳踏車去買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著運動服打籃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變身成惡魔,玩轉千元安卓機的。用網友的話說,“子美(杜甫字)真是個居家好男人”。這一組“杜甫很忙”的課本塗鴉圖片,讓已經成名1200多年的“詩聖”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紅人”。不少網友紛紛追憶在那些年的讀書時代,魯迅、辛棄疾、李白、關漢卿……這些課本上屢屢露臉的“常客”,此前就被塗鴉過。杜甫草堂宣傳人員稱,2012年恰逢詩聖杜甫誕辰1300週年,館內的紀念活動正在籌備,這個現象引起大家關注杜甫是好事,但因為物件是杜甫,網友創作時也要考慮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傳統文化。3月26日21點52分和21點53分,對於此事杜甫草堂發了兩條微博:“現階段的一種時尚,一種潮流。我們開啟網頁,看到的是:‘孩子們的頑劣天性、無邪童真,枯燥課業帶來的繁重壓力,祖國未來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調皮的孩子,無奈的杜甫,‘南村群童’再次調侃詩聖,公若在世,何處?拄杖一嘆,宛然一笑而已。”宛然一笑之後,杜甫草堂又說:“但這是童心嗎?這是幽默嗎?這就是潮流嗎?這值得鼓勵嗎?這已喪失了對人格最起碼的尊重,何況是對這樣一位被尊為‘中華民族脊樑’的偉大詩人?包容有尺度,娛樂有底線,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禮遇,‘杜甫很忙’值得我們思考和反省……”炮製所謂“杜甫很忙”現象的網站,拿杜甫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人“開涮”,看似無傷大雅,但是炒作和公眾的圍觀,恰恰折射出了當下社會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杜甫塗鴉現象,也給當下社會一個善意的提醒:當下的教育如果能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才可能在他們心目中播種下“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而不是無聊感。對於李白、杜甫詩歌這樣支撐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巨石,人們或許還是應該教育孩子學會“仰望”,而不是視如玩物。網路惡搞是年輕人釋放內心壓力的一種新形式,是他們建構網路身份認同的一種特殊話語,也是他們因為叛逆心理而反抗經典的一種文化儀式。這些基於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的分析,為解析網路惡搞現象提供了多元的學術路徑。然而,單就最近這波“杜甫很忙”的惡搞熱潮來說,我們或許無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現的、以模擬和戲仿為手段的、尋求快感和參與感的一場網路狂歡。簡而言之,它只是網友最近的一種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