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
2018年3月26日(農曆2018年2月10日),石油人民幣正式啟航。中國證監會2月9日宣佈,經過周密準備,原油期貨將於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目前全球原油期貨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倫敦和紐約。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國際原油貿易中卻需要用美元交易,原油期貨的推出將幫助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贏得更大影響力,同時,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重大一步。自2012年來中國一直在醞釀推出原油期貨,但兩年前的股災影響了相關程序。在全市場成功完成5次生產系統演練之後,原油期貨正式推出已萬事俱備。外媒點評石油人民幣稱,中國將在這項舉措中實現雙贏:人民幣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可完全兌換黃金。石油、人民幣和黃金三者之間可以互換實際上也取得了三贏結果。如果能源供應商選擇實物黃金付款也不存在任何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做就達到了去美元化的目的。“石油人民幣”來了!中國原油期貨3月26日起航原油期貨將於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能源交易所掛牌交易。由於該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進行掛牌交易,故取名INE原油期貨合約。原油期貨作為我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將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探索期貨市場國際化的市場運作和監管經驗。可以使中國具有東亞地區的原油定價權,減少油價對中國經濟的制約。據上期所透露,經過周密準備,原油期貨上市的各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目前上期能源已稽核透過149家期貨公司申請入會,批覆同意12家銀行為從事境內客戶保證金存管業務,8家銀行為從事境外客戶保證金存管業務,相繼進行了5次全市場生產系統演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釋出公告稱,根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標準合約》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交割細則》等有關規定,對原油期貨可交割油種、品質及升貼水規定如下:中國原油期貨交易標的是中質含硫原油。中國原油期貨的主要特點是:國際平臺:即交易國際化、交割國際化和結算環節國際化,以方便境內外交易者自由、高效、便捷地參與,並依託國際原油現貨市場,引入境內外交易者參與,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投資銀行等,推動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時區原油市場供求關係的基準價格。淨價交易:就是計價為不含關稅、增值稅的淨價,區別於國內目前期貨交易價格均為含稅價格的現狀,方便與國際市場的不含稅價格直接對比,同時避免稅收政策變化對交易價格的影響。保稅交割:就是依託保稅油庫,進行實物交割,主要是考慮保稅現貨貿易的計價為不含稅的淨價,保稅貿易對參與主體的限制少,保稅油庫又可以作為聯絡國內外原油市場的紐帶,有利於國際原油現貨、期貨交易者參與交易和交割。人民幣計價:就是採用人民幣進行交易、交割,接受美元等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使用。與國際主要原油期貨合約的對比,INE原油在交割方式、每日結算價、保證金要求以及交易時間方面均有不同: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標準合約,交易單位1000桶/手,最小變動價位是0.1元人民幣/桶,最小漲跌停板幅度是4%,交易時間是上午9:00到11:30,下午1:30到3:00。參與原油期貨交易的條件:1、可用資金:個人投資者50萬人民幣或者等值的外幣,機構投資者100萬人民幣或等值的外幣。2、知識測試:開戶本人必須參加開戶機構安排的期貨交易考試並且合格。3、交易經驗:開戶本人必須擁有10個交易日且參與10筆以上的境內期貨模擬交易記錄,或者近三年具有10筆以上境外期貨交易記錄。境外客戶參與原油交易的四種模式:1、境內期貨公司會員直接代理境外客戶參與原油期貨;2、境外中介機構接受境外客戶委託後,委託境內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境外特殊經紀參與者(一戶一碼)參與原油期貨;3、境外特殊經紀參與者接受境外客戶委託參與原油期貨(直接入場交易,結算、交割委託期貨公司會員進行);4、作為能源中心境外特殊非經紀參與者,參與原油期貨。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從主要原油期貨定位上看,Brent、WTI是大西洋盆地的基準油,而上海原油期貨則定位於亞太地區的基準油,三者互相形成互補,並很可能會出現因“東西”方套利,而使得上述兩大基準油持倉量、成交量增加的情況。另一方面,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也有利於生產商、貿易商和投機機構更好的把握亞太地區的原油供需格局,對照它與Brent、WTI的差價,反推出原油接下來的貿易與物流走向,從而使市場各方的參與度增加。中國推出原油期貨意義重大中國石油需求約佔世界13%,進口依存度不斷上升。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油品表觀消費同比增加5.6%,至5.78億噸,而2017年1月-10月消費的同比增幅達6%。2016年的原油進口同比增長13.6%,達3.81億噸,2017年1月-11月進口已超過去年全年,達3.86億噸,進口依存度已從2016年的65%增至75%。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資訊署(EIA)1月31日稱,中國2017年全年的日均原油進口量為840萬桶/日,首次超過美國的79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圖片來源:EIA官網)此外,中國還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和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推出“石油人民幣”則有助於形成完整閉環。招商期貨研報指出,中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的4?%。因受2014年以來低油價影響,中國油企2015-2016年大幅縮減上游資本開支,導致2016年產量創下歷史最大降幅,達7%。國土資源局最新的報告中未提及新增油氣勘探的計劃,因此2018年中國產量預計將繼續下滑。原油需求日益增長,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國內原油產量下滑,如何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增加中國價格對世界油價的影響力,推出“中國版”原油期貨成了必然。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尹強稱,原油期貨的推出是國內建立一個正常秩序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走向全面開放的重要標誌。當前國際油價不算太高,對於國內市場的影響不是太大,總體來說,現在推出原油期貨是一個好時機。(圖片來源:Wind金融終端)尹強稱,國內原油期貨的推出,能夠提供基於國內石油供需而形成的期貨價格,給企業提供更合適的風險規避工具和手段。透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可以鎖定企業成本及利潤,降低企業採購或銷售成本,減少國內企業經營的盲目性。同時,利用國內期貨市場的價格訊號,洞察市場變化,更好地最佳化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原油期貨可以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同時對國際市場的平穩執行都有促進作用。透過原油期貨市場把我們的實際需求、真實價格反映出來,可以在石油供應量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對國際市場有一個很大的穩定作用。招商證券研報稱,人民幣原油期貨產生的“石油人民幣”將回補中國經濟,並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有機會影響國際油價定價權,有助於消除“亞洲升水”的價格劣勢;可以減少企業的石油現貨庫存和資金佔用,協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人民幣原油期貨將提供套期保值渠道,為煉廠降低匯兌損失風險和交易成本;國內煉廠,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上海石化、華錦股份之外,目前正在建設民營大煉化專案的恆逸石化、桐昆股份、榮盛石化和恆力股份等都將受益明顯。ZeroHedge此前發文點評“石油人民幣”稱中國將在這項舉措中實現雙贏:人民幣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可完全兌換黃金。石油、人民幣和黃金三者之間可以互換實際上也取得了三贏結果。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做就達到了去美元化的目的。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國政府就有計劃開展石油期貨交易。1993年,中國推出首個國內原油期貨合約。由於當時的中國處於能源工業改革階段,因此,該合約只持續了一年時間。但在2013年,中國政府首次向外界示意,石油人民幣即將誕生。透過這樣做,中國政府成為首個反抗石油美元體系的國家,為石油人民幣的誕生做好了準備。更重要的是,美元作為國際舞臺上的主要流通貨幣的地位也遭到挑戰。現在,這個構想即將成為現實。短期內不會挑戰石油美元的地位“石油美元”誕生於石油危機並快速崛起,於80年代達到興盛,透過長期證券等方式進行直接投資的石油美元佔到回流總量的60%以上。但近年來的中低油價,使得產油國的經常賬務餘額在15年開始整體由正轉負。常規石油時代,OPEC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體制,能夠透過內部協商機制來有效控制原油供給;進入非常規油氣時代,參與主體是成百上千家獨立石油公司,無法統一協調;某種意義上,傳統的供給協調機制已經基本失效。頁岩油氣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導致國際石油市場由賣方主導向買方主導轉變;加之美國自身對外部能源需求的減弱,導致“石油美元”的迴圈機制面臨挑戰。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上個月接受媒體採訪稱,中國的石油消費2012年就在月度上超過美國了,以後很可能在年度上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進口國。美國將來有可能成為能源出口國。所以未來中國對國際市場的需求會更大一些。因此,中國對於進口原油的保值和價格鎖定需求顯得十分強烈。白明稱,原油期貨作為保值避險的工具,也是我們積極爭取定價權的一個體現。短期內不會挑戰石油美元的地位。長期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產生一定的競爭,未必是挑戰,“會吸引一部分的客戶與供應商參與,但這一部分的客戶也未必會捨棄歐美國家的市場。更多的應該是與中國相關的業務在中國。但是這對於穩定中國與產油國之間的貿易環境是有利的。石油人民幣體系將如何逐步建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日前發文分析石油人民幣前景指出,當前,多元化漲潮、全球復甦“換擋提速”、石油價格低位徘徊形成合力,為人民幣參與未來全球石油結算和計價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契機。然而,國際貨幣的網路外部性決定了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依據全球出口份額和中國進口占比,將全球前十五大原油出口國分為不同類別:沙特、俄羅斯、伊拉克三國位列全球原油出口國前三,中國對其進口量也超過總進口的1/3,是石油人民幣流出最理想的破局物件;安哥拉、伊朗、委內瑞拉是中國原油進口的第二、五、六大進口來源地,中國透過進口帶動人民幣結算、計價的可行性較大;原油出口十五強中阿聯酋、科威特、奈及利亞、卡達有望透過OPEC主導國的帶動,成為石油人民幣進一步擴張的潛在區域,但考慮到這些國家對於中國原油進口的依賴程度相對有限,中國需要藉助其他多雙邊經貿合作措施來爭取其在石油貿易中接受人民幣。考慮到大部分石油出口國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且中國金融市場仍未完全開放,以進口中國商品(服務)和最佳化外匯儲備結構為核心的回流,將是石油人民幣內生需求的主要載體。目前,俄羅斯已開始逐步接受人民幣作為中俄兩國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沙特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在不斷加強。以沙特和俄羅斯兩國為支點,石油人民幣將產生溢位效應,帶動更多海外企業在出口中收取人民幣,並逐步提高跨境持有和儲備人民幣的意願。原油期貨概念股一覽中國中期:是中期集團下唯一上市平臺,持有國際期貨19.76%的股權。龍宇燃油:2015年1月,股東大會透過公司變更募集資金用途,與GlobalFarInc以及傅月琴三方共同設立境內、境外公司經營大宗商品貿易。廣匯能源:控股子公司廣匯石油取得國家商務部下發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2014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20萬噸。廣匯石油可根據市場情況將原油銷售給符合產業政策的煉油企業。公司要定期將原油進口執行情況上報國家商務部(外貿司)。廈門國貿:廈門國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綜合性企業,始建於1980年並於1996年上市。現已形成貿易、房地產、港口、物流三大核心主業,為中國最大的500家集團企業和中國上市公司的100強。公司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主營業務正朝著產業鏈的相關領域深化和拓展。浙江東方:浙江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1997年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十多年來,伴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營策略的有效落實,公司將改革機遇成功轉化為積極效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物產中大:持有旗下浙江中大期貨95%股權,淨利潤貢獻比約2%。佈局金控提升利潤。2016年公司金融業務帶來營業收入3.7億元(YoY-9%),毛利率高達73%。2016年公司參與設立華商雲信保,發起設立杭州物諾基金,同時參控股數十家金融和類金融牌照,預計未來毛利率較高的金融板塊將成為公司的利潤增長點之一。一圖讀懂“中國版”原油期貨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