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3月24日發生的大事件

鎮南關大捷

在135年前的今天,1885年3月24日(農曆1885年2月8日),鎮南關大捷。鎮南關大捷遺址1885年3月24日中法戰爭中,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馮子材馮子材(1818-1903),字南幹,號萃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行伍出身。1850年參加過劉八領導的廣東天地會反清起義,次年接受“招安”。從此,成為清軍中一員驍將,鎮壓過太平軍和少數民族起義。1862年因戰功升任廣西提督,1882年,“稱疾”解職還鄉。1884年,法軍進犯滇桂邊境時,以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督辦參加抗戰。法軍攻佔諒山和鎮南關,廣西為之震動。年近70歲的馮子材受命為關外軍務幫辦,率部赴關迎戰。他到前線即被諸軍將領推為前敵主帥。馮子材大力整軍,激勵將士,聯絡邊民,部署戰備。在關前隘口搶修了一條三里半的長牆,橫跨東西兩嶺,嶺上建了五座炮臺。自己率部扼守,獨擋中路前敵。3月23日,尼格里率法軍2000餘人,分三路撲向鎮南關,憑藉優勢炮火,攻陷了東嶺三座炮臺,居高臨下,向長牆進攻。馮子材沉痛大呼:“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人?”乃率眾將奮勇拼殺,終於遏制了敵軍的攻勢。24日黎明,法軍乘霧猛撲長牆,所用炸彈,不下千計。當長牆幾處被轟塌,法軍先頭部隊已經爬上長牆的危急時刻,馮子材下令各軍:凡臨陣敗逃者,一律殺無赦。自己則“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率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長牆,衝入敵陣。諸軍無不感奮,皆作殊死決鬥,在關前隘與法軍展開了白刃戰,終於把法軍逼離長牆,壓下山谷。眾將揮軍奮擊,七上七下,奪回東嶺三座炮臺。此時,越南義軍、邊境各族人民也趕來助戰。法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被追殺20餘里,丟下1000多具屍體和無數輜重,倉惶南逃。這就是震撼中外的鎮南關大捷。此後,清軍乘勝收復了諒山等地。是役,扭轉了整個戰局。廣西蘇統領(提督蘇元春之兄,蘇元章?)和親兵。鎮南關大捷示意圖鎮南關大捷延伸閱讀:大清軍舊照片延伸閱讀:大清軍舊照片清末舊軍及換裝前新軍一、舊式軍隊1895年,四川成都的清軍士兵。廣西邊境的清兵1901年的清兵護衛(護送外國人前往熱河)1885年,中越邊境地帶的清兵舊軍傳統軍服滿族騎兵1900年代,滿洲的清軍。1900年代,滿洲的騎兵。山海關炮臺的清兵廣州的清兵演練1900年代,廣州的清兵。清兵火統福建,清兵的射擊演練。1900年代,福建廈門的清兵。19世紀後期新疆伊寧的清兵1890年代,山東鄒平的清軍將領1902年,上海的舊軍。四川雲南一帶的清兵運送輜重廣西邊境的清兵統領和親兵廣東的清兵雲南的清兵雲南的清兵雲南的清軍騎兵雲南與越南邊界的清軍軍官黃河號戰船舊軍水師吳淞炮艇據說是大清軍隊的第一架飛機曾與八國聯軍作戰的武衛軍士兵1902年,進入上海的清軍。宜昌,清軍的升旗儀式。行軍途中1901年,北京牛欄山,清軍佔據的寺院。1901年,袁世凱武衛右軍儀仗隊1900年左右,天津的武衛軍。北京城的武衛軍進入上海的清軍。1908年,廣東嶺南,準備彈壓宗族械鬥的清兵出發之前。1908年,廣東嶺南,出發前去彈壓宗族械鬥的清兵。袁世凱北洋新軍儀仗隊1906年明信片新軍訓練1908年,龍州的廣西陸軍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