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9日發生的大事件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花獎得主黃孝慈離世

2017年1月9日(農曆2016年12月12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花獎得主黃孝慈離世。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黃孝慈2017年1月9日下午因病去世,享年73歲。黃孝慈1960年畢業於中國戲劇學院,進入江蘇省京劇院工作,工青衣花旦,曾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為師。在其舞臺生涯中,黃孝慈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戲品和人品在圈內有口皆碑,代表劇目有《駱駝祥子》《紅菱豔》《四郎探母》等。今天,記者採訪了黃孝慈的老友、徒弟等。高溫天執意從病床上趕往排練場記者採訪江蘇京劇院院長王群時,他非常難過,因為今天下午他剛去探望過黃孝慈,他說,黃孝慈是江蘇京劇界的一杆旗幟,是江蘇京劇界首位二度梅得主,即便在退休之後,她依然堅持傳承,帶徒弟,傳劇目,為京劇的傳承做了大量工作,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王群說,2016年6月,黃孝慈確診癌症並手術,8月時,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青春版《紅菱豔》開始排練。這出戏是黃孝慈的代表作,在1988年全國京劇會演上她憑《紅菱豔》一舉成名,被專家喻為“江南水鄉碧螺春”,評價她“對京劇旦角表演形式有重大突破”。所以青春版復排,又是她的得意門生高飛擔綱主演,黃孝慈作為藝術指導對這部戲非常看重,她多次不顧病痛,從病床上趕到排練場指導。黃孝慈的虎妞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昨晚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回憶說:“南京的八九月份非常熱,考慮到黃老師的身體,大家多次阻攔她來排練場地,但她執意要來。黃老師當時是打了激素、帶著止痛藥來現場,和新編版《紅菱豔》劇組的工作人員共同奮鬥了37天。”黃孝慈的苦心沒有白費,青春版《紅菱豔》在2016年12月初的首屆江蘇省京昆群英會上大獲好評,高飛還拿了獎,但這時黃孝慈病情開始惡化,2016年12月19日,柯軍等陪同省領導去病房探望黃孝慈,“黃老師知道我們要來,特地把頭髮梳整齊,還塗了點口紅,她希望能保持藝術家的美。她和我們談笑風生,說得最多的還是關於京劇的傳承,但她還遺憾地說,還有幾部戲沒有傳承。”柯軍沉痛地說,文化強省體現在一個個人和劇種上,而她在其中做了大量貢獻。獨具匠心的創新讓京劇重新年輕除了《紅菱豔》,很多人對黃孝慈飾演的《駱駝祥子》中虎妞也是讚不絕口,更值得讚歎的是她獨具匠心的創新。據瞭解,為了研究虎妞,同時又進行京劇表演形式的創新,她看了8遍老舍的《駱駝祥子》,以觸控文學中的虎妞,並尋找京劇舞臺上的虎妞,捕捉角色的靈魂和形象,揣摩如何運用京劇程式化,又借鑑其他藝術手法,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虎妞形象。她認為,虎妞再虎也是妞,再潑辣也是女人,只有演出特殊的女人味,才能抓住祥子,情動觀眾,才能將新的審美創造寫進新的京劇經典。她在江蘇京劇界的老友們告訴記者,黃孝慈很清醒地意識到,時代在前進,如果不創新,就會失去觀眾。一旦失去觀眾,劇種就會走向死亡。黃孝慈在塑造每一個角色的同時,更注重的是啟用京劇劇種逐漸老化的細胞,使京劇重新年輕起來,綻放時代的光彩,開闢京劇的未來。收徒弟從來不收費而且處得像閨蜜“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愛京劇、學京劇、演京劇、傳京劇。”黃孝慈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嘴邊。不少人收徒、帶學生都是收費的,或者起碼有個正式的拜師儀式,但黃孝慈不講究這一套。只要她看中的好苗子,她一句話就收了,教徒弟從來分文不取。黃孝慈的愛徒高飛接受記者採訪時,黃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既是師生,又是母女,還像閨蜜,“她經常教育我們說:藝術家是清貧的,不要想著去掙大錢,我們要獲得藝術上的榮譽感、滿足感。”高飛說,黃老師跟徒弟們一見面就談戲,談唱腔。她去醫院看黃老師,一進門,黃老師還不忘大聲嚷嚷:飛兒,你先把那個臺步給我走一遍。記者瞭解到,黃孝慈親自輔導和培養過的徒弟無數,帶出了很多年輕的京劇人才。宿遷第一實驗小學的“黃孝慈少兒京劇藝術團”在她的培養下,人才輩出,碩果累累,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京劇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