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3月17日發生的大事件

山西疫苗事件

2016年3月17日(農曆2016年2月9日),龐氏母女非法經營疫苗案件。山西疫苗事件2010年03月17日,據有關媒體報道,山西近百名兒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殘或引發各種後遺病症。家長傷心欲絕、四處求治、負擔沉重。導致如此慘劇的病源何在?鍥而不捨的患兒家長紛紛質疑:“接種了乙腦疫苗怎麼又會得乙腦?”“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難道不是接種疫苗所致?”接種疫苗違規操作,還是“高溫暴露”疫苗失效?……矛頭直指用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疫苗!受害孩子家長打著“抗議衛生廳疫苗虛假調查”橫幅這幾天,隨著一起歷時5年,波及18個省份的疫苗非法經營案被爆出,輿論圈又熱鬧起來。今天,一篇名為《疫苗之殤》的舊文在朋友圈刷屏,撥弄著公眾早已緊繃的神經。質疑和闢謠的聲音此起彼伏,輿論的雙方不憚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對方。在重大的公共事件面前,恐懼和不信任總會出現。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和理性,認識到事件的本質。流通龐氏母女非法經營疫苗的案件,其所經營的疫苗都是正規廠商生產的合法疫苗。問題的本質出在流通環節而不是生產環節。山東疫苗案嫌犯“龐姐”根據我國2005年頒佈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政府向公民免費提供,公民也有相應義務接種的疫苗;第二類是公民自費並自願接種的疫苗。相應地,法規對兩種疫苗的流通也有不同的規定。按照規定,第一類疫苗是採購部門直接和疫苗廠家或者批發企業簽訂政府採購合同,合同一方主體為政府部門,有明確的招標過程,監管比較嚴格。而且要求廠家和批發企業直接向疾控機構提供,不得分銷轉銷,也沒有盈利空間。所以非法疫苗不能也不會從這類疫苗中鑽空子。而第二類疫苗是由生產企業或者疫苗批發企業向疾控機構、接種單位、批發企業直接銷售,疫苗來源多樣,所以產生了監管的死角。加上第二類疫苗可以盈利,導致了非法疫苗流通。警方在天橋一倉庫查獲的非法疫苗這次事件中,龐某利用其醫院藥劑師的身份,將醫院中本該銷燬的疫苗尾貨向其他藥品公司兜售,體現了醫院和藥監部門的監管缺乏。而作為龐氏母女下線的諸多醫藥公司,作為批發商沒有從正規渠道採購疫苗,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再從下推演,基層的防疫站和醫院採購疫苗,需要向批發公司索取藥檢機構簽發的每批次檢驗合格或者稽核批准證明,這些違法疫苗來路不明,自然不能提供相應的證明。接種單位採購它們,自然是看上了這批疫苗便宜的亮點,以便在接種過程中獲得更多利益。從這一條銷售鏈中可以看出,疫苗溯源機制的缺乏和監管的不完善,導致了第二類疫苗在採購和分銷過程中的市場混亂。巨大的利益蛋糕,讓各級經銷機構對法規採取了選擇性失明的態度。在島叔和一些預防醫學從業者的交流中,很多人提到了一個名詞——疫苗溫度檢測卡(VVM),之前很多媒體的報道中也提到了這一種疫苗的自測技術。疫苗在運輸儲藏過程中,不能完全避免離開冷鏈,疫苗是否變質肉眼無法判斷。如果疫苗受熱變質,這種試紙可以透過顏色變化反映出來,一定程度上避免變質疫苗被接種。不過技術上的保障仍不是治本之策,即使保證了疫苗的安全有效,混亂的市場仍然擺在那裡。要解決這其中的種種癥結,還是要依靠長期有效、權責分明的監管體系。雖然監管這個事情說了千千萬萬遍,但在這個時候,還是要無力地再提一遍。接種很多人擔心,此次非法疫苗經營事件,可能帶來的最大不良後果不是變質疫苗本身,而是公眾對疫苗接種工作的牴觸和不信任。朋友圈中反應最強烈的,是那些孩子尚小的家長,這次事件使他們開始猶豫,甚至有人開始質疑我國的新生兒疫苗接種制度。首先,如前所說,此次曝出的非法疫苗全都出在第二類疫苗上,規定接種的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等疫苗從生產到採購都相對正規和嚴格。最重要的是,疫苗是人類進入近代以來,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有效途徑。據中國疾控中心介紹,接種疫苗每年能夠避免200萬到300萬人的死亡。我們熟悉的天花病毒,在整個古代史上一直伴隨著人類,數以億記的人死於天花病毒之手。歷史著作《細菌、槍炮和鐵》就介紹了歐洲殖民者攜帶的天花使美洲土著民族大面積死亡的文明災難。牛痘疫苗的出現,緩解了天花的蔓延,20世紀以來人們對疫苗的不斷改造,使得我們在80年代終於徹底消滅了天花這一疾病。中國在疫苗普及上面,一直在做著不屑的努力。2000年,中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的目標,小兒麻痺症成為歷史詞彙;2012年,全國麻疹、百日咳、流腦、乙腦的發病率比1978年下降了99%以上,新生兒破傷風也已經絕跡。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相比起人們的質疑,中國的疫苗接種不僅稱不上氾濫,反倒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漏洞。從接種人群上看,中國流動兒童在疫苗接種上屬於缺失的人群。從疫苗的種類上看,中國的異類疫苗中還需要加上乙流嗜血桿菌疫苗等三種疫苗才能達到世界標準。說白了,接種疫苗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接種疫苗作為剛性需求,其中充斥著公共利益、個人利益、資本利益的博弈和糾葛。在實現公共權益最大化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想要置身事外。而當資本以一種貪婪的姿態介入其中,則會把二者全部吞噬。平衡好公益和私利,監管好資本的野心,疫苗接種不該是個問題。真相最可怕的是,真相仍未可知。這讓一切猜測都有著無法辯駁的依據,也讓一切過度防禦看上去充滿理由。李克強總理都批示說,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暴露出監管方面存在諸多漏洞。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要切實加強協同配合,徹查“問題疫苗”的流動和使用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相關失職瀆職行為嚴重問責,絕不姑息。提煉一下關鍵詞:諸多漏洞、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社會關切、失職瀆職行為。而我們最終想要的無非是,真相,真相與真相。無論是監管漏洞,還是利益鏈作祟,無論是偶然事件,還是系統性問題,面對公眾真正的關切,只有一個公開透明的過程和讓人信服的結果,才是最好的回應,而不是任由謠言與闢謠耗盡公眾緊繃的神經之下所剩無幾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