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9日發生的大事件

蘋果釋出“iPhone”第一代智慧手機

2007年1月9日(農曆2006年11月21日),蘋果公司在這一天發表了“iPhone”第一代智慧手機。蘋果公司在2007年釋出了第一代iPhone,這種智慧手機開創了一個奇蹟的時代。在iPhone問世以前,智慧手機還是一種很笨重的移動裝置,機身正面的一半是鍵盤,另一半才是顯示屏。在當時的手機上,完整版的網站是無法執行的,因此很多公司都不得不推出了精簡版的移動網站。iPhone的出現則讓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正如羅馬並非一天建成的那樣,我們今天所能享受到的iPhone使用體驗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在過去多年時間裡,蘋果一直都在不斷地推出各種新功能,從而豐富iPhone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按今天的標準來看,第一代iPhone就像是一塊沒什麼用處的磚頭。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人們總是傾向於根據一種產品能做到哪些事情和不能做到哪些事情來作出草率的判斷,卻忽略了這種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取得了哪些改進。iPhone則向世人展示了一個例子,證明即便一種產品在最開始的時候面臨諸多限制,但只要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能夠逐漸擴張開來,那麼就仍可取得成功。當蘋果釋出傳聞中的下一種重大產品“iWatch”智慧手錶或是“iTV”智慧電視時,這一點或許是需要人們牢記於心的。第一代iPhone是一種創造奇蹟的產品。作為對比,不妨看看當時除了iPhone以外的其他智慧手機是什麼樣子的。回首往昔,去看看第一代iPhone比今天的智慧手機少了哪些基本功能,或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代iPhone是在EDGE網路上執行的,也就是2G無線網路,其速度慢得令人發狂,基本上跟撥號上網的速度差不多。令人感到愈加痛苦的,當時除了AT&T以外還沒有其他運營商提供這種2G無線網路,而AT&T的網路存在一些問題,如通話掉線等。當時也沒有AppStore應用商店,就更談不上什麼《憤怒的小鳥》、Instagram或是《糖果粉碎傳奇》了。iPhone之所以成為iPhone,價值全在應用上。當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還沒有什麼應用商店。在那時,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推出應用商店。當時他想要完全控制應用體驗,但畢竟還是手軟了,最終決定推出AppStore應用商店。但儘管他同意推出應用商店,其發展過程也並非一蹴而就的,蘋果費了很大力氣才將這種商店經營得有聲有色。希望你會喜歡黑色的背景吧,因為就第一代iPhone來說你別無其他選擇。在那時,iPhone的桌布圖片是不可更換的。蘋果整整花了三年時間,才給iPhone加入了剪下、複製和貼上功能。第一代iPhone必須連線到電腦才能進行功能設定。直到五年以後,蘋果才在這一方面作出了改進。電子郵件和文字簡訊應用中的鍵盤不支援橫向顯示模式。那時人們還不能在文字簡訊中傳送圖片當時也還沒有逐嚮導航應用,而且不光是蘋果沒有推出這種功能,這家公司還不允許其他應用開發者這樣做,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年。攝像頭的畫素只有200萬!而且還不能拍攝影片!沒有通知中心,沒有Siri,也沒有控制中心。當然,這些都是很複雜的功能,因此在當時沒有這些功能並不值得大驚小怪。4GB版的第一代iPhone售價要499美元。那時還沒什麼運營商補貼,使用者沒辦法透過跟運營商簽約的方式來以200美元的價格(甚或是免費)入手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