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首個.COM域名誕生
在35年前的今天,1985年3月15日(農曆1985年1月24日),第一個因特網域名“.com”開始應用。.com域名,目前國際最廣泛流行的通用域名格式。31年前的今天,最古老的“.com”域名網站誕生:symbolics.com。當時,經營該網站的公司是電腦製造商,後因破產被他人接手。歷史上第一個.com域名的誕生是在1985年3月15日。當時個人電腦作業系統主要還是使用MS-DOS3.0作業系統,而剛剛成立的“戴爾”的公司正準備釋出它的第一款個人電腦“TurboPC”。1985年3月15日,symbolics點com註冊成為第一個.com域名。經營這個網站的公司是一家電腦製造商。Symbolics最初的所有者在90年代初宣佈破產,後來的所有者繼續運營著這個網站。這也就是說該域名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古老的運營中.com域名,不過這個網站現在的介面還是非常簡單,就像1985年剛建立的時候那樣。其他的比較著名的早期域名包括1986年3月3日註冊建立的hp點com(惠普域名),1986年3月19日建立的ibm點com(IBM域名),1986年4月25日建立的att點com(AT&T域名)等。Inernet是基於TCP/IP協議進行通訊和連線的。連線在網路上的每一臺主機都有一個惟一的標識固定的IP地址,以區別在網路上成千上萬個使用者和計算機。Internet在識別所有與之相連的網路和主機時,均採用了一種惟一、通用的地址格式,即每一個與網路相連線的計算機和伺服器都被指派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地址。為了保證網路上每臺計算機的IP地址的惟一性,使用者必須向特定機構申請註冊,該機構根據使用者單位的網路規模和近期發展計劃,分配IP地址。IP地址用二進位制數來表示,每個IP地址長32位元,由4個小於256的數字組成,數字之間用點間隔,例如166.111.1.11表示一個IP地址。由於IP地址是數字標識,不符合人們日常使用習慣,在使用時難以記憶和書寫。因此為方便使用,在IP地址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一種符號化的地址方案,即域名方案。每一個域名都與一個特定的IP地址對應。由於域名是由人們熟悉的符號,如字母,數字,字元,甚至是文字(如漢字等)按一定方式組合起來的,這樣網路上的資源訪問起來就方便得多了。這個與網路上的數字型IP地址相對應的字元型地址,就被稱為域名系統。域名是上網單位和個人在網路上的重要標識,便於他人識別和檢索某一企業、組織或個人的資訊資源,從而更好地實現網路上的資源共享。除了識別功能外,在虛擬環境下,域名還可以起到引導、宣傳、代表等作用。一個域名一般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以及橫"-"組成,最長可達67個字元(包括字尾),並且字母的大小寫沒有區別,每個層次最長不能超過22個字母。這些符號構成了域名的字首,主體和字尾等幾個部分,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域名。以一個常見的域名為例說明。比如域名www.dakepu.com,是由二部分組成,“dakepu”是這個域名的主體或者稱作二級域名,而最後的“com”則是該域名的字尾,叫做頂級域名,代表的這是一個com國際頂級域名。而前面的www.是域名dakepu.com下名為www的主機名。近年來,一些國家也紛紛開發使用採用本民族語言構成的域名,如德語,法語等。我國也開始使用中文域名,但可以預計的是,在我國國內今後想當長的時期內,以英語為基礎的域名(即英文域名)仍然是主流。管理全球網際網路域名的ICANN向美國政府提議,準備脫離與美國的聯絡。打了將近20年的域名戰爭,美國距離正式放棄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權又接近了一步。2016年3月10日,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ICANN)低調地向美國政府提交了計劃,準備脫離與美國政府的聯絡。中國和俄羅斯等國也許會為這一結果感到暫時的滿足,在他們眼裡,美國壟斷網際網路太久,甚至可以被稱為“橫行無忌”;而美國人未必高興得起來,上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泰德·科魯茲(TedCruz)聯合另外兩名參議員以公開信形式向ICANN開火,質疑該機構脫離美國控制可能帶來的風險。理論上誰控制了域名-IP的地址簿,誰就控制了網際網路,沒有域名的網站再也不能被發現。但美國保守派雜誌TheWeeklyStandard發文稱,許多保守派的擔憂實際上是多餘的。過去和將來ICANN都起不到助紂為虐的作用,ICANN目前掌管全世界僅有的13臺域名根伺服器,有的根伺服器直接交由美國政府在執行,有的根伺服器則由美國大學、美國私人公司進行管理,政治上他們不可能同時屈從於ICANN的壓力,對網站域名進行審查。如果不出意外,ICANN脫離美國政府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