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9日發生的大事件

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軍演意在應對石油制裁威脅

2012年1月9日(農曆2011年12月16日),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軍演意在應對石油制裁威脅。2012年1月9日,伊朗大規模軍演。資料圖:伊朗今年4月在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舉行大規模軍演資料圖:伊朗海軍發射岸艦導彈2011年12月27日,伊朗海軍的一艘微型潛艇在安曼灣演習中升起一面伊朗國旗。2011年11月8日,總部設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最新報告,對伊朗核計劃可能具有軍事用途“表示嚴重關切”。報告認為,至少在2003年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組織、有系統地”從事“與核爆炸裝置有關的”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雖然未就伊朗目前是否試圖製造核武器給出明確結論,但對伊朗核計劃是否具有軍事用途,作出了迄今為止最為明確的表態。此前更有媒體傳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報告有12頁附錄,用檔案和照片證明伊朗“正在秘密發展核武器”,並製作了核彈頭的計算機模型。就在核報告出籠的前後腳,對伊朗動武的問題被以色列和西方國家的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在伊核危機再度升溫的敏感時期,伊朗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11年12月24日,西方國家的平安夜似乎並不太平。就在這一天,伊朗海軍開始在南部霍爾木茲海峽以東的廣闊海域舉行為期10天、代號為“守衛90”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在伊核危機再度升溫的敏感時期,伊朗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此次海灣軍事演習,將跨越2000多公里海域,覆蓋霍爾木茲海峽東部至亞丁灣的大片地區。在如此廣闊的水域舉行軍演,對於伊朗海軍來說還是首次,這也是伊朗迄今籌劃過的最大規模演習。伊朗海軍將在演習中測試多種型號的導彈、魚雷等國產新型武器裝備,其首艘大型國產驅逐艦“賈馬蘭”號、國產潛艇“塔裡克”和“卡迪爾”號以及多款無人機也參加了演習。有外界認為,伊朗的此次軍演,不排除意在警告西方若遭遇打擊和西方石油禁運,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可能。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是海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素有“海灣的咽喉”之稱。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要從這裡運往世界各地,是海灣石油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的重要海上通道,對全球油氣供應具有戰略影響。近期發表的一份美國智庫報告指出,霍爾木茲海峽“對美國軍事和經濟利益的重要性難以估量”。據估算,如果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30天,國際原油價格將暴漲,美國將為此蒙受巨大損失;而對於正在遭受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來說,更會雪上加霜。因此,外界觀察家常把霍爾木茲海峽比作西方國家的“軟肋”,封鎖這條水路,便按住了西方國家的命門。伊朗處於扼守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戰略位置,這一狹窄水道很可能成為伊朗手中對付西方國家的一張“王牌”。大量分析認為,伊朗此時舉行如此大規模的軍演,顯然與西方國家以伊核問題為由對伊朗越來越加劇的經濟制裁,特別是石油禁運的威脅有關。近幾個月來,因阿拉伯世界劇變一度被國際社會暫時淡忘的伊朗核問題,又被拉進了人們的視線。面對美以的威懾,伊朗警告說,如果美國或以色列對它實施打擊,它將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32個軍事基地作為打擊目標,並關閉具有戰略意義的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海軍司令薩亞里說,封鎖海峽對伊海軍來說輕而易舉。在美伊的最新博弈中,“明戰”雖未打響,但“暗戰”早已展開。隨著西方對伊朗核計劃擔憂日重,進入伊朗境內的間諜無人機不斷增加。據伊朗官方稱,在擊落美國RQ-170“哨兵”隱形無人機之前,伊軍已經截獲了4架以色列無人機和2架美國無人機。伊朗破獲西方間諜案報道,也頻頻見諸伊朗報端。外界認為,真正動武並非易事。在轟轟烈烈炒作一番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行為似乎沒有完全像熱炒的那樣。在試圖推動安理會透過新制裁決議的努力失敗後,美國再次單方面加大對伊制裁力度,英國也於2011年11月21日宣佈對伊進行金融制裁。歐盟在其12月1日的外長會議上,決定進一步擴大對伊朗的制裁。從12月初起,英國和歐盟開始推動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有訊息說,歐盟正在勸說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三個主要伊朗石油進口國放棄從伊朗進口原油,以形成歐盟對伊朗石油禁運的統一立場。外界認為,粉碎石油禁運圖謀,或許是促成伊朗此次軍演的一個動因。從2006年12月以來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三個制裁決議,未能使伊朗經濟傷筋動骨,其一個原因是制裁決議基本未涉及伊朗的石油領域。而石油禁運如果真的實行,則將對伊朗構成重要的打擊。伊朗是當前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國。近年來,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佔其外匯總收入的80%,佔政府預算收入的60%。石油出口的穩定性無疑對伊朗經濟發展乃至社會安定至關重要。有分析認為,歐洲力主的對伊石油禁運恐怕會因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巨大而難以實行,美以因種種原因一時還不太可能對伊動武,霍爾木茲海峽暫時也不會被關閉。不過,在伊核危機持續升溫、美以同伊朗長期軍事對峙的情況下,海灣地區的安全穩定值得國際社會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