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簽訂和約,芬蘭割讓大片領土
在80年前的今天,1940年3月13日(農曆1940年2月5日),蘇芬簽訂和約,芬蘭割讓大片領土。蘇聯士兵在蘇芬戰爭前線1940年3月13日,蘇聯與芬蘭在莫斯科簽訂和約,結束了歷經半個月的惡戰。芬蘭被迫放棄大片領土。根據條約規定,芬蘭還同意從北冰洋撤走大部分潛艇和戰艦,蘇聯只允許芬蘭保留少量沿海防禦部隊。芬蘭還同意割讓漢科附近地區給蘇聯建立軍事基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向芬蘭建議締結互助條約並交換一部分領土,因為列寧格勒離國境線太近,不利於防禦。蘇聯希望透過交換領土,使列寧格勒方面的國境線向西延伸數百公里。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11月30日,戰爭爆發,經過3個月的戰爭,芬蘭戰敗求和。延伸閱讀:冬季戰爭——蘇聯進攻芬蘭延伸閱讀:冬季戰爭——蘇聯進攻芬蘭1939年11月~1940年3月,蘇聯對芬蘭進行的戰爭。又稱“冬季戰爭”。1939年10月德國侵佔波蘭後不久,蘇聯以維護西北邊境安全為由,要求芬蘭轉讓芬蘭灣諸島嶼和雷巴奇半島部分領土,租讓漢科半島軍事基地並將卡累利阿地峽的邊界後移。作為補償,蘇聯將卡累利阿地區兩倍於上述地區的領土轉讓給芬蘭。芬蘭政府從其安全和中立地位考慮,表示難以接受蘇方要求。11月9日,雙方談判破裂。28日,蘇聯以芬軍在邊境地區“挑釁”為由,單方面廢除兩國互不侵犯條約,並於次日宣佈斷交,30日對芬蘭宣戰。然而,芬軍在力量對比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憑藉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戰、陣地戰和消耗性圍殲戰,因此蘇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進展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慘重,對芬軍主陣地久攻不克。在這場以弱抗強的戰爭中,芬蘭狙擊手有著非常卓著的戰果。百發百中是狙擊手們追求的境界。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然而同時期的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芬蘭狙擊手中最厲害的當數SimoHayha。SimoHayha是芬蘭也是世界最高獵殺記錄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為首的芬蘭狙擊手組成了滑雪部隊,他們大多是專業獵人,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樣白的白色偽裝服,滑著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環境下,穿著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蘇聯紅軍士兵則是最明顯不過的目標了。根據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的回憶錄透露,蘇軍實際在蘇芬戰爭中損失上百萬人。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蘇芬戰爭中悲慘的蘇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