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3月10日發生的大事件

阿里巴巴創立

在21年前的今天,1999年3月10日(農曆1999年1月23日),馬雲創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創立上圖是馬雲在創業初期的一張照片。從照片裡馬雲的姿勢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他後來喜歡打太極拳了,馬雲當年應該就是太極拳業餘愛好者。當時的馬雲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於是他回到杭州,他的家在湖畔花園,位於當時杭州城西一個城郊接合部。1999年3月,馬雲在家裡創辦阿里巴巴。照片上與馬雲一起創業的一共是17個人,加上馬雲自己,就是18個人,也就是常說的阿里巴巴創業“十八羅漢”。我們看看馬雲早在1999年吹的牛吧:Inthisclipfrom1999,JackMadeliversaspeechto17friendsinhisapartmenttointroduceAlibabaandlayouthisplantocompetewithU.S.internettitans.馬雲在創業時候講過兩段話,後來他的這些“羅漢”朋友們也經常對外講這兩段話。第一段話是他創立阿里巴巴的未來三大願景。第一個願景,“阿里巴巴未來要成為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講完這句話之後,大家一起鼓掌,認為這個願景非常好。第二個願景,“阿里巴巴在未來要成為市值50億美金的企業”。事後其中的兩個“羅漢”曾跟我說,在馬雲講完這句話的時候,大家的掌聲小了很多。因為馬雲的創業資金才50萬,而他發給這些人的月工資是600元——1999年的時候我的月工資大概有3000多了吧。他們覺得,就憑我們這幾個人,一個月拿600塊錢工資,創業資金50萬,還在人家家裡辦公,就這樣還要做到50億美金市值的企業?等到猴年馬月吧!馬雲講到第三個願景的時候,大家又開始熱烈鼓掌了——“我們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業。”——反正大夥兒也活不到那一天,鼓掌也挺好。其實,馬雲在那個時候對失敗這件事就已經有很高的警惕了。他創業的50萬元資金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這18個——包括他太太在內的創業者一起湊的。馬雲是一個大股東,但大家都有股權,所以阿里巴巴一開始就是一家集資建立的企業。馬雲當時就說:“你們拿出來所有的錢都必須是閒錢。第一,不能向親戚朋友去借;第二,如果這是你吃飯的錢,那麼也不要投進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業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事業,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但同時他又說:“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戰鬥。”這就是馬雲創業時候的一個景象。2011年3月的《福布斯》雜誌亞洲版封面2011年3月的《福布斯》雜誌亞洲版封面文章寫道:像馬雲這樣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並不多。馬雲生於1964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長,當時很多學校都被關閉。馬雲自學英語。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他每天都騎腳踏車去杭州唯一一家允許接待外國人的酒店,給外國遊客做導遊。在兩次高考失敗後,馬雲被杭州師範學院錄取。這所學校並不出色。1995年,馬雲被派去美國出差,為一個商務代表團做翻譯。在美國,他第一次接觸了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回國後,馬雲借了2000美元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商業網站。但是中國黃頁作為一個線上的黃頁網站失敗了。1999年3月10日在杭州才有了一個叫“阿里巴巴”的網站。幾年後,當馬雲還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工作時,他與一位在臺灣出生的年輕企業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個人就是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阿里巴巴創立馬雲很喜歡講一些關於早期投資者的故事。比如1999年,高盛用400萬美元取得了阿里巴巴23%的股權。“我不關心收入。”這並不是在裝樣子。馬雲的左右手以及至交,阿里巴巴集團CFO蔡崇信(工號19號)也對此表示不解。“一開始我並不太能理解他的想法。”蔡崇信告訴我,“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建立一個市場的核心基礎,那就是很多很多的資訊,大量的賣家,然後是大量的買家。”2000年年中,馬雲成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人物,他是全中國企業家中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封面的。馬雲就是靠著這個封面一舉成名的。2000年7月份《福布斯》雜誌封面2000年7月份《福布斯》雜誌封面上,馬雲穿著一件格子襯衫。一個小趣聞是,其實馬雲身上的這件衣服是借來的。由於馬雲的個子實在是太小了,美國攝影師在給他拍照片的時候說,你這個人連鏡頭都填不滿。那怎麼辦呢?當時邊上站著一個副總裁,那個人個兒挺高,有一米八十幾。攝影師就對他說,你把衣服脫下來給馬雲穿。因為這件衣服的袖子很長,馬雲穿上後一晃就像水袖一樣,於是攝影師跟馬雲說,你把袖子捲起來。因此從封面上就能看出馬雲把袖子卷得很高很高。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姿勢,馬雲一戰成名了,他在“屌絲”創業早期就獲得了很大的名聲。最後,到了2002年,公司的錢都燒光了。馬雲開始對網站進行商業化操作。他從高盛、富達投資以及軟銀等風投那裡獲得了2500萬美元。“我同意了,‘好吧,我們來賺點錢吧。’”馬雲回憶道。到現在他還認為當時向賣家收取釋出資訊的費用限制了阿里巴巴的發展:“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馬雲堅持讓淘寶走一條不同的路。為了阻擊eBay進入中國市場,馬雲於2003年成立了淘寶網。當時eBay透過收購中國的易趣網進入了中國市場。馬雲拒絕向淘寶網上任何資訊的釋出以及交易收取費用。但是eBay卻輕蔑地說:“免費並不是一個商業模式。”馬雲卻憑著“免費”這個招牌吸引客戶。而且他做到了。但是,對於蔡崇信這個耶魯畢業的高材生、律師以及前私募高管來說,馬雲的做法讓他無法理解。2004年的某天,蔡崇信找到了馬雲。今天,他還清楚地記得兩人當時的對話:“我告訴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們不能再這麼虧下去了。’馬雲回答說‘你看,淘寶將要變成一個龐然大物。我們現在也不知道3年或者5年後淘寶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我們不能讓收費來限制淘寶的發展。’”蔡崇信說,他再次回想起這段談話,是在去年,他和妻子在紐約看《社交網路》這部電影時,馬克扎克伯格對他的搭檔愛德華說先忘了賺錢吧,在他還不知道自己創造了什麼或者將來它會變成什麼的時候。“當我看見他們的這段談話時,我真的一下從座位上跳起來,說:‘我的天啊,這跟馬雲2004年時跟我說的話幾乎一模一樣啊!’”蔡崇信說,“這就是網際網路企業家和其他企業家的區別。普通的企業家會覺得只有創造收入才創造了價值;而網際網路人會覺得當有許多人到你的網站、使用你的網站並對你的網站產生了很高的忠實度時,你才在創造巨大的價值。”高盛一定希望自己也有像馬雲那樣的毅力和遠見。2004年,高盛變現了當年投資阿里巴巴的400萬美元,作為5年的投資回報,高盛最終拿到了2500萬美元。在今天,這一持股比例將佔集團的10%,也就是20億美元。(另一個早期投資者,日本軟銀,持有31%的阿里集團股份,目前市值60億美元左右。)18羅漢名單1馬雲董事局主席非執行董事2張英顧問3孫彤宇總裁、執行副總裁淘寶4吳泳銘資深總監集團5盛一飛總監支付寶-產品技術及使用者體驗部-產品部6樓文勝產品規劃師B2B-CCBU-中國市場運營部-核心產品部7彭蕾CHO集團-人力資源部8麻長煒經理淘寶-產品研發中心-PMUE-使用者體驗設計9韓敏總監支付寶-市場運營部10謝世煌資深總監B2B-ICBU-網站產品發展執行董事11戴珊副總裁B2B-ICBU執行董事12金媛影資深經理B2B-ICBU13蔣芳總經理助理B2B-ICBU14金建杭資深副總裁集團15周悅虹技術部B2B-ICBU16蔡崇信CFO集團非執行董事17師昱峰資深總監18饒彤彤國際事業部編者點評:兩隻狼穿過沙漠到了草原,看到無邊的豐美草地正在風中如海浪般起伏。一隻狼很沮喪,書上說風吹草低見牛羊,可是眼前沒有羊,一隻也沒有。另一隻狼很興奮,它知道,無盡的盛宴就在前方。延伸閱讀:馬雲:阿里巴巴建立的前因後果延伸閱讀:馬雲:阿里巴巴建立的前因後果1997年1月,當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下稱外經貿部)要做的是一個大內網加上―個官方政府網站(MOFTEC網站)。在這個大內網上,外經貿部及其下屬機構可以為企業辦理所有與外貿相關的審批手續;同時,也可以透過這大內網向外貿企業釋出相關的外貿政策法規。專案開發由外經貿部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負責。有政府的支援,鋪設光纖等基礎網路架設工作並不複雜,而外經貿部高層最關心的是:找到優秀的、最合適的人才來經營這個專案。於是,在杭州因為經營《中國黃頁》而名聲大震的馬雲,成了外經貿部領導眼中理想的人選。剛到北京時,團隊成員全部住在外經貿部東郊潘家園的集體宿舍。前後2批一共13個人,分成3小群,分住在3套簡陋的房間裡。開發網站的工作很苦很累,還得經常加班。馬雲的13人團隊,人手雖不多,卻是高手雲集。做網站開發對他們來說已是輕車熟路,何況這幫人在“中國黃頁時代”就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經驗。網站做得很成功。但是,到了運營的環節,問題又出來了:政府的“紅標頭檔案”下去了,業務卻非常冷清,原因是EDI的這個大內網工程的商業運營模式行不通。於是,在EDI大內網的運營出現問題之後,馬雲又開始不斷遊說高層擴大內網,改建網際網路。終於,1998年7月,經外經貿部高層批准,EDI成立了合資的國富通訊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由馬雲出任。“國富通”成立以後,馬雲就帶領團隊開發“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專案,這是一個真正的網際網路專案,也是馬雲真心想做的。網站很快就盈利了,而且“國富通”和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站,都是在建立的當年就實現盈利的專案,純利高達287萬元。在中國政府站點中,外經貿部的網站不僅是國內部委中最早的一個,也是最優秀的政府站點之一,在1999年就被評為中國“政府上網工程”的推薦優秀站點。當時中央和10多個部委的領導到場觀看了電子招標開標演示。站在領導們面前,為其進行演示的,是一個長著頑童般模樣、笑容可掬的小夥子。這個小夥子,正是時任“國富通”總經理的馬雲。而站在他左邊的,則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站在他右邊的,依次是國務委員吳儀、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北京的這次創業似乎是成功的。新公司和新網站勢頭不錯,工資理想,團隊齊力,大家很開心。但馬雲不開心,馬雲也沒有成功的感覺。長期以來,馬雲發現很多事情在政府的編制裡很難做,存在著許多說不清的問題。儘管那時,提起馬雲與外經貿部的合作,人們都說那是中國的“夢之隊”,但事實上是怎麼一回事連馬雲自己也說不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種思維、兩種模式的衝突日見明顯,即商人和官員的衝突日見劇烈。儘管EDI給了馬雲很高的禮遇、很高的職務,但馬雲心裡清楚:他不過就是一個做網站的高階打工仔。他和他的北京團隊一直都是外經貿部的編外人員。如果部裡有會做網路的人才,誰會找他們?到了1998年底,網路大潮席捲全球,中國也第一次出現了網路熱。五花八門的網站如雨後春筍,“新浪”、“搜狐”、“網易”一路高歌猛進,曾是中國網路第一人的馬雲,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他怎能不心急如焚?馬雲所面臨的無非是兩條路:留在北京,或者離開北京。若留在北京,機會倒是有,比如當時的“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馬雲去加盟,但馬雲認為北京的網路太浮躁,很難成事。況且馬雲已經受夠了在政府企業裡做事時條條框框的束縛、磕絆與畏首畏尾。馬雲敏感的直覺告訴他:中國的網路形式已經在開始發生變化,全世界網際網路高潮馬上就要到來,留在政府裡對不起這千載難逢的良機。1998年年底,馬雲突然向大家宣佈:我要回杭州了!決定之後,馬雲把他從杭州帶過來的團隊召在一起,對他們說:“你們可以留在部裡,這有外經貿部這棵大樹,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錯;你們在網際網路混了這麼多年,都算是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到‘雅虎’,‘雅虎’剛進中國,是家特別有錢的公司,工資會很高,每月幾萬塊的工資都有;也可以去剛剛成立的‘新浪’,這幾條路都行,我可以推薦。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接著馬雲又說:“你們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創業,工資只有500元,不許打的,辦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做什麼還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網站。如何抉擇,我給你們3天時間考慮。”當時,不管多麼反對,多麼不理解,但真到做抉擇時,馬雲這支13人的團隊沒有任何人猶豫,也不用3天時間考慮,5分鐘後抉擇就出來了:全部跟馬雲回杭州!回到杭州,馬雲說:“我要創辦全世界最好的公司。”這個公司就是今後的阿里巴巴集團,而它誕生於杭州西部―個普通的居民小區——湖畔花園。確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園風荷院16幢1單元202號——小區中一座4層居民樓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積150平方米,這裡本來是馬雲的新家,還未來得及住就被拿來當做了“阿里巴巴”的辦公地點。當時,“阿里巴巴”的模式對於中國網際網路來說,是非常獨特的。起初,馬雲團隊的大多數人認為做一個像“雅虎”、“新浪”那樣的入口網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但是馬雲認為“大部分人看好的東西,你不要去搞了,已經輪不到你了”。於是,“阿里巴巴”沒有複製任何已有的成熟模式,選擇創新,而創新的風險十倍於複製的風險。如此“出格”的冒險之舉,放在北京,放在外經貿部或者“國富通”的框架裡執行,顯然是絕對不可能的。1998年聖誕節前,張瑛和蔣芳(後任阿里巴巴B2B—ICBU總經理助理)先行返杭,開始佈置湖畔花園的“辦公室”。張瑛從家裡找來地毯和窗簾,又找來一個燒油的取暖器和幾件舊桌椅。一切因陋就簡。後來,幾個年輕的工程師,用報紙把四周的水泥牆糊了起來,這是唯一的裝修。所用中英文報紙全部是IT技術類的,等閒之人還看不懂。作息是早9點到晚9點,每天12個小時,這是正常作息時間。加班時,每天要幹16個小時甚至更多,而加班又很經常。謝世煌(後任阿里巴巴戰略投資董事總經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說:“湖畔花園裡有一個小會議室,可以打地鋪,那時睡辦公室的時間不比睡租房少。”數月後,《福布斯》雜誌的資深記者賈斯汀·杜布勒參觀了“阿里巴巴”創業時的房子:“20個客戶服務人員擠在客廳裡辦公,馬雲和財務及市場人員在其中一間臥室,25個網站維護及其他人員在另一間臥室。像所有好的創業家一樣,馬雲知道怎樣用有限的種子資金堅持更長的時間。”1999年11月5日,張璞(後任阿里巴巴人力資源總監)第一天到阿里巴巴面試,他回憶說:“到了湖畔花園後,感覺這個公司有點怪,像皮包公司。進去以後,感覺不好,黑燈瞎火(因為停電),門口擺著一堆鞋,房間的地毯上躺著20多個人,有臭味……”馬雲離開北京——他必須找個合適的窩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理想,在他還沒有真正壯大之前。顯然,馬雲追逐的是他的理想,他的“網際網路之夢”——做中國最大的網站。所以“馬雲們”離開了北京,1999年3月10日在杭州才有了一個叫“阿里巴巴”的網站。如果他只想賺錢,當初就不必離開“國富通”,不必離開北京——作為外經貿部合資公司的總經理,當時“雅虎”和“新浪”都曾以高薪打算挖他過去。但如果他不離開,也就不會有阿里巴巴,更不會有今天的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