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誕辰
在122年前的今天,1898年3月5日(農曆1898年2月13日),我國傑出領導人之一週恩來誕辰。伉儷情深1898年3月5日(距今已121年),周恩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縣。12歲離開淮安縣去瀋陽讀書,15歲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漫長的革命旅程中,他不僅對我國人民的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成為享譽世界的偉大的外交家。九歲時的周恩來錢其琛外長在1989年“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研討會”上,從八個方面闡述了周恩來的外交思想:一、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國家之間的關係,主要物件是各國政府及其當權者;二、把中國革命的根本經驗引伸到外交領域,提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是新中國外交的基本立場;三、提出戰爭與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維護世界和平是新中國外交的首要目標,和平政策是我國外交的基本政策;四、創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建立新型國家關係和國際新秩序的準則;五、提出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正確結合的論點,作為外交工作中處理本國利益同其他國家利益的指導思想;六、重視國際經濟關係,主張在自力更生基礎上積極開展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以利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經濟繁榮;七、在國際關係中提倡“求同存異”,作為處理各種矛盾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方法;八、從傳統哲學中汲取營養,提出一整套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外交策略和外交藝術。錢其琛指出,貫穿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各個方面的核心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可以說是一種品格,一種作風,歸根到底這是一條思想路線。正是本著這種精神,他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總是從國際形勢和我國實際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外交工作的目標和任務。他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勇於根據形勢的變化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在研討會中,錢其琛還談到了周恩來的外交風格:態度鮮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實事求是,說話算數;交友以誠,肝膽相照;謙虛謹慎,虛心好學。任黃浦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周恩來和夫人鄧潁超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1946年8月在南京鐘山東南麓與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李勃曼邊走邊談1950年1月訪問蘇聯時代表中國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上簽字1951年8月出席巴基斯坦駐華使館代辦舉行的國慶招待會1956年8月與陳毅(左一)、張聞天(左二)觀看寮國客人贈送的禮物1955年4月在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閉幕會上觀看錶決結果1954年10月在北京機場歡迎訪華的印度總理尼赫魯1973年7月陪同毛主席會見訪華的剛果總統恩古瓦比1975年4月與鄧小平一起在醫院會見訪華的金日成1975年6月在醫院會見訪華的加彭總統邦戈1966年6月率中國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受到部長會議主席毛雷爾(右四)的歡迎1975年6月在醫院與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一起簽署兩國政府聯合公報1975年7月在醫院會見泰國總理克立·巴莫,並簽署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這是他最後一次簽署外交檔案1975年9月在醫院會見訪華的羅馬尼亞代表團團長維爾德茨,這是他最後一次會見外賓1957年1月訪蘇時拜會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1965年9月訪問坦尚尼亞時與歡迎群眾在一起1960年4月訪問緬甸時與朋友們歡度潑水節1956年2月在北京接受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親王授予柬最高勳章——大十字勳章1958年11月為歡迎金日成訪華舉行國宴1963年6月周恩來夫婦、陳毅夫婦(左三、右一)、樸成哲夫婦合影於瀋陽1954年7月在日內瓦與電影藝術家查理·卓別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