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輛有軌電車正式通車
在112年前的今天,1908年3月5日(農曆1908年2月3日),上海第一輛有軌電車正式通車。1908年3月5日清晨,申城第一輛有軌電車英商1路正式通車。同年3月24日,由外白渡橋至楊樹浦路勒克諾路的英商2路有軌電車通車。12月11日,英商2路電車延伸至外灘的上海總會,後改稱3路電車,見圖:18a由楊樹浦至外灘的3路電車鐺鐺車老上海的有軌電車鐺鐺車老上海的有軌電車英商上海電車有限公司,全稱上海電氣建設公司上海有軌電車公司(英語:ShanghaiElectricConstructionCo.ShanghaiTramway),簡稱“英商電車公司”或“英電”為上海市內最早運營的公共交通公司之一。英電於1908年開始運營上海最早的有軌電車線路成立。1881年,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倡議在租界內開辦有軌電車服務,公董局採納了倡議,並開始著手研究在法租界內行駛有軌電車交通的計劃,這是上海有史以來第一次籌辦有軌電車工程專案。1905年3月1日,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最終獲得在上海創辦有軌電車工程的權利。所有工程由英商哈潑兄弟公司(HarPerBrosCo.)負責承包建設。9月21日,英商布魯斯·庇波爾公司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簽訂有關電車的專營合同,取得電車專營權35年。1906年3月15日,布魯斯·庇波爾公司將經營電車業務的權利轉讓給上海電氣事業建設公司。1907年10月1日,隸屬於上海電氣事業建設公司的上海電氣建設公司上海電車有限公司成立,總管理處設在北蘇州路2號,註冊資本為70萬英鎊,開辦實際資本為32萬英鎊,而公司董事會則設在英國倫敦。同年,上海電氣建設公司位於靜安寺地區的靜安寺車棧(赫德路80號)竣工。12月25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派克路(今黃河路)、斐倫路(今九龍路)興建的電車專用變電站亦最終完成。1908年1月21日,上海第一輛有軌電車從靜安寺車棧駛出,並在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上進行試執行和相關裝置的最後除錯。3月5日清晨,上海第一條公交線路,英商1路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通車,全線總長6.04公里,自靜安寺至外灘上海總會。1906年上海公共租界北區北蘇州路2號鐺鐺車老上海的有軌電車鐺鐺車老上海的有軌電車鐺鐺車老上海的有軌電車1920年南京路福建路之間的老上海電車鋁質車票鋁質車票票價1908年,第一條線路通車後,全線共分3段。其中頭等每段票價3分銀元,全程15分;二等每段票價2分,全程3分。票價的懸殊主要是為了限制“華洋雜乘”。後在該年開業後不久為了吸引更多乘客,公司主動調低了票價。1911年和1915年電車票價又再次降價,頭等降為2分、3分、4分;二等降為1分、2分、3分。1920年出現三等客票,每英里1.86枚銅元。後在1937年漲價至5.52枚銅元。1937年後,接收英商電車公司的日偽華中都市公司除普通客票外,還售有軍警票,只限穿著制服的軍警及從軍看護婦使用。抗戰勝利後,因通貨膨脹嚴重,各公司按等級甲、乙、丙、丁、戊(A、B、C、D、E)發售車票,發售前一天臨時蓋印票價。1949年6月起,英電將票價7次調高。此外,除單程票外,英電還發售月票和季票,在1908年9月首次發售。該類車票只限於外國人乘坐頭等車廂使用,分成人和兒童兩種,每張票價分別為8銀元、5銀元。月票記有乘客姓名,原不貼照片(後貼一寸半身照片),並分別標以G、L英文字母區別男女,男女童也用英文字母區別。每月以不同顏色區別。1909年,月票開始向華人出售,但只能乘坐三等車廂,且價格為每張5銀元。英商電車與法商電車聯營後,英法電車通用月票每張票價10銀元。之後英商又發行了每張12銀元的季票。從此,月票通稱為月季票。1914年,頭等成人月票價格調低至6銀元,兒童月票3銀元,三等月票3銀元,同時新發售婦女月票,每張3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