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音樂唱片上市
在37年前的今天,1983年3月2日(農曆1983年1月18日),數碼音樂唱片上市。飛利浦和索尼將CD定位於音樂產業標準早在1979年,飛利浦和索尼就建立了工程師聯合工作組,專門設計新型數碼音訊唱片,並在次年做出了諸多決策,比如唱片尺寸等。初期的目標儲存能力定位於使用直徑11.5厘米的CD即可播放一小時的音訊內容。而後,雙方又將儲存能力擴大到74分鐘,以便容納一張完整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1980年6月,飛利浦和索尼共同推出了全新標準的“紅皮書”,其中的技術規格適用於所有CD及CD儲存器標準。飛利浦的光學小組為CD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成員之一PietKramer評價飛利浦和索尼的合作成果時表示:“當飛利浦與索尼開始合作開發CD時,我們的最初目標是為CD爭取全球市場,併為此通力合作達成一個全新的標準。作為飛利浦,這一開放式創新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並且獲得了投資回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們無法想象在今後的某一天,計算機以及娛樂產業同樣會選擇數碼光碟來儲存不斷擴容的電腦程式及電影。”1985年,飛利浦與DireStraits樂隊合作進行光碟推廣1983年3月2日數碼音樂唱片上市,當音樂產業中CD銷售開始興起,市面上擁有超過1000種的不同曲目的CD。1985年,世界著名樂隊之一的DireStraits也開始錄製CD唱片。作為面向市場的首張完全的數字唱片,這張鮮為人知的專輯《BrothersinArms》立刻成為當時的最暢銷唱片,並在十年間銷量排名第三。飛利浦與DireStraits樂隊的聯手合作不僅提供給消費者音質出眾的CD唱片,使《BrothersinArms》成為第一張超過百萬銷量的全新唱片,這一成功也使CD成為音樂品質的全新選擇。飛利浦消費電子部高階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LucasCovers表示:“CD的卓越音質向希望享受完美音樂的消費者證實了它的與眾不同。在過去25年間,CD的巨大成功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全新的途徑,使其可以無時無刻的享受完美的音樂。CD在從模擬音樂到數碼音樂轉變的過程中扮演了核心領導的角色,不僅實現了DVD在音樂領域的應用,而且進一步為更加創新的科技奠定了基礎,例如目前的藍光技術。“過去25年中,全球CD銷量超過2000億張CD是今日眾多光碟系列的祖先,從光碟儲存器、可記錄光碟、多次記錄光碟到DVD、可記錄DVD、多次記錄DVD以及藍光科技。從25年前在德國漢諾威附近的飛利浦工廠誕生第一張CD至今,全球CD銷量已經超過2000億張。即使單張CD的厚度只有1.2毫米,將所有CD堆積在一起也可以繞地球6圈。基於其出眾的數碼品質,便攜性以及耐損性,CD及DVD光碟不僅成為普遍的音樂及影片介質,同時也成為廣受歡迎的禮品。CD誕生里程碑:1982年8月17日,全球首張CD在德國漢諾威附近的飛利浦工廠中誕生過去的25年中,飛利浦和索尼合作開發的CD銷量超過2000億張CD引導音樂產業從模擬模式轉變為數字模式,同時衍生出大量的創新數碼科技,包括CD儲存器及DVD2007年8月20日,中國北京——25年前的1982年8月17日,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NYSE:PHG,AEX:PHI)在位於德國漢諾威周邊的Langenhagen的飛利浦工廠裡製造出世界首張CD。CD的發明在音樂產業引導了一場技術變革,其出眾的音質以及耐損性,標誌著從模擬模式到數碼音樂科技轉變的開始。CD成為數碼娛樂產品進一步創新的催化劑,為DVD的發明以及目前推出的藍光媒介奠定了基礎。CD在數碼音樂創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消費者可隨時隨地感受到娛樂及生活科技的巨大進步。生產首張CD的飛利浦德國工廠隸屬於當時飛利浦旗下的寶麗金唱片公司。工廠製作的第一張CD是演唱組合ABBA的專輯《TheVisitors》。1982年11月,共約150首曲目被製作成第一批CD,並推向市場,其中主要為古典樂。首批CD以及包括型號為Philips’CD100在內的CD播放器於11月在日本推出,並於1983年3月相繼進入美國及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