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2月23日發生的大事件

民國“廢除中醫案”事件

在91年前的今天,1929年2月23日(農曆1929年1月14日),民國“廢除中醫案”事件。晚清時期,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以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細菌學、臨床診斷學為特徵的西醫在中國大行其道。中西醫學畢竟屬於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局面必然導致兩者間的對峙與衝突。在五四新舊思潮激烈衝突中,知識界批評中醫愚昧落後之聲日漸高漲,西醫界也公開與中醫界決裂,醫藥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對峙陣營。時代背景晚清時期,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以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細菌學、臨床診斷學為特徵的西醫在中國大行其道。中西醫學畢竟屬於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局面必然導致兩者間的對峙與衝突。在五四新舊思潮激烈衝突中,知識界批評中醫愚昧落後之聲日漸高漲,西醫界也公開與中醫界決裂,醫藥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對峙陣營。1916年,餘巖(餘雲岫)撰寫《靈學商兌》,率先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系統批評;1920年,餘巖發表《科學的國產藥物研究之第一步》,得到了杜亞泉、惲鐵樵的回應,引發了1920年初關於中醫理論之爭。但無論是1920年的餘杜之爭,還是1922年之餘惲之爭,均侷限於學理上的探討,並沒有擴散到學界之外。1925年中醫界謀求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卻因受西醫界抵制而流產。此事導致中西醫界關係迅速惡化,兩大陣營間水火之勢漸成。西醫界稱中醫為舊醫,稱自己是新醫,將中西醫之爭視為是“新舊之爭”,先進與落後之爭;而中醫界稱自己為國醫,稱西醫為西醫,將中西醫之爭視為“中西之爭”。中醫界對西醫的攻擊難以冷靜與客觀,而西醫界之激進人士對中醫界之批評更近乎苛刻。雙方譏諷之言與謾罵之詞日趨激烈。故1925年以後,中西醫界的爭論,逐漸由學理討論泛化為意識形態爭論。主要經過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衛生部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與會者包括褚民誼、顏福慶、伍連德等當時的醫界名流共14人。會議討論了餘雲岫起草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這一提案除了“一個‘醫學外行’次長和一兩個參事抱懷疑態度外,其餘是滿場一致透過”。隨後,該提案寫入2月25日的會議記錄。2月26日,上海《新聞報》率先將此事公諸於眾。3月2日,餘雲岫主編的《社會醫報》出版中央衛生委員會特刊,公佈“廢止中醫案”。1929年為抗議國民政府廢止中醫案晉京請願代表團合影廢止中醫的原因民國17年“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餘巖倡議,理由有四:一、今舊醫所用者,陰陽五行六氣臟腑經脈,皆憑空結撰,全非合實,此宜廢止,一也。二、“其臨床獨持橈動脈,妄分一部分之血管為寸、關、尺三部,以支配臟腑,穿鑿附會,自欺欺人。其源出於緯侯之學,與天文分野,同屬無稽,此宜廢止,二也。三、”根本不明,診斷無法,舉凡調查死因,堪定病類,預防疾癘,無一能勝其任,強種優生之道,更無聞焉。是其對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計,完全不能為行政上之利用,此宜廢止,三也。四、“人類文化之演進,以在絕地天通為最大關鍵,考之歷史,彰彰可按。所謂絕地天通者,抗德而崇人事,黜虛玄而尚實際也。(北伐後)方破除迷信,廢毀偶像,以謀民眾思想之科學化,而舊醫乃日持巫祝緯之延以惑民眾;政府方以清潔消毒訓導社會,使人知微蟲細菌為疾病之源,而舊醫乃日持其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夏傷於暑,秋心米比瘧等說以教病象,阻遏科學化,此宜廢止,四也。故“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上,衛生行政事業一日不能進展。為民族進化計,為民生改善計,不可不採取斷然措施”主要內容1、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方能營業,登記限期為一年。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後,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3、自1929年為止,舊醫滿50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年,期滿即不能使用。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5、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後續歷史事件考慮到餘巖提案過於激進,中央衛生會議最後透過之廢止中醫案———《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其實施辦法則顯得和緩許多。該議案規定了廢止中醫之三條原則:“甲:舊醫登記限至民國十九年為止;乙:禁止舊醫學校;丙:其餘如取締新聞雜誌等非科學醫之宣傳品及登報介紹舊醫等事由,衛生部盡力相機進行。”中央衛生會議所透過的議案及餘巖之提案公佈後,立即遭到了以陳存仁、張贊臣為代表的上海中醫界的強烈反抗,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中醫界的反擊中醫界反抗廢止中醫案,一開始便不與西醫就中醫優劣問題作學理上的討論,而是逐條批駁餘巖等人廢止中醫之理由,並將中醫存廢置於政治意識形態層面進行論辯。3月11日,上海醫界春秋社等8團體發表通電,指責餘巖利用衛生部和中央會議等行政手段,打壓中醫界,將其廢止中醫上升到“摧殘國粹學術”的高度。他們一再申明,“中醫自有中醫診斷之法,勘定病別之類,”並非“巫祝讖緯之道”。針對餘巖在提案中指責中醫“反動”之語,中醫界聲稱中醫完全合乎三民主義,是“極端之極端的民生主義”,是“極端之民族主義”。這種駁難,顯然已非學理爭論,而是意識形態化之政治攻擊,是將中醫存廢問題提升到是否擁護三民主義的政治層面,爭取政治上之優勢。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醫界反而指責西醫界廢止中醫乃違背三民主義之舉,並喊出了“打倒餘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國主義”等政治性口號。中醫界掀起的全國性抗爭活動,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也影響著社會安定與政府威信。在中醫界掀起大規模抗爭後,處於風頭浪尖上衛生部長的薛篤弼,急於化解與中醫界的衝突,將這場風波儘快平息。故他一再公開表示並無廢止中醫之意。他向請願代表當面表態:“我當一天部長,決不容許這個提案獲得實行。”不久,請願團收到國民政府文官處批示:撤消一切禁錮中醫法令。至此,民國時期立法廢除中醫的運動宣告失敗。歷史意義餘巖為代表的西醫廢止舊醫之最重要理由,乃為中醫不合近代科學。在科學主義高揚的時代洪流中,只要中醫理論在科學上沒有根據,中醫理論不能以科學來解釋,也就無法得到科學的承認。得不到科學承認的中醫,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便會受到懷疑,中醫的生存危機便難以得到根本消除。故此,在圍繞中醫存廢之論爭中,中醫不合科學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來,政府及西醫界以中醫需要改良、中醫需要科學化為由,向中醫界施加強大壓力,迫使中醫向科學化邁進。即使是那些不贊同廢止中醫者,也多主張中醫應該改良、整頓、革新,應該科學化。經歷了此次生死抗爭的中醫界不少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中醫革新、中醫科學化的迫切性。這樣,在這次生存抗爭中倖存下來的中醫界,為了謀求自身之生存,不得不開始對中醫理論進行革新和改良,不得不接受中醫科學化主張,自覺地進行中醫科學化嘗試。同時,西醫界在這次論爭中儘管未能達到廢止舊醫之目的,但卻迫使中醫自身進行改良,並開始走上科學化道路,未嘗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中醫科學化的實質,就是用近代西方科學方法及科學原則整理中醫理論,將中醫納入到近代科學體系中。由於中醫理論體系的不可證偽性,中醫科學化的道路是狹窄的,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中醫中藥,幾乎沒有在國際學術界得到認同,作為藥品在註冊的中藥品種數量在目前仍是零。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宣傳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