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 法國失敗
在149年前的今天,1871年2月16日(農曆1870年12月27日),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在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中,描寫了19世紀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學生們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在小說中,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一個是稚嫩無知的小學生,一個是典型的愛國教師,兩個普通的法國人,一堂精彩的法語課,背後卻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淪陷區,一個被壓迫民族的傷感和尊嚴。《最後一課》(資料圖)很多年後,不少法國史學家都指出,小說中的情節並非事實。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最後一課》成為一代法國人愛國主義的重要教材。而這場持續了一年之久的普法戰爭,最終以普魯士大獲全勝,法國結束在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終結。歐洲歷史上的這一天,也因此成為無法忘卻的一天。1871年2月16日這一天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個重要日子。在這一天,法國和德國在普法戰爭的合約上正式簽字,法國在這場戰爭中承認失敗,普法戰爭結束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普法戰爭形勢圖(資料圖)這場戰爭的起因是普魯士想統一德國,而法國又想阻止本國旁邊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國出現。兩國關係的緊張引發了1870年7月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法國在戰爭開始之前,自稱是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實際上這個時候法國的軍事體制已經腐朽,官兵的戰鬥意志低落,國家動員機制也很落後。而這時的普魯士卻建立了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動員體制,並煥發了德意志民族的狂熱精神,而且平時國家有完善的鐵路網,有著參謀本部的指揮體制。戰爭開始時,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初步估計形勢,親自到前線率軍向德國西部進攻,結果迅速被普魯士的反攻打退。接著由普魯士和南德意志各邦組成的德國聯合軍隊由毛奇將軍指揮,轉入反攻。攻進法國的普魯士軍隊採取分格包圍的靈活戰術,開戰不久就把法國軍隊的主力截成兩半。1870年9月1日,色當的法軍突圍失敗,又沒有糧食供應,拿破崙三世被迫率領8萬多人投降。法國皇帝成了普魯士軍隊的俘虜,這在法國曆史上是空前的奇恥大辱。這一仗也使德國樹立起世界陸軍頭號強國的地位,只是在海軍方面還遠遜於英國。法國皇帝成了俘虜之後,國內又組成了抵抗政府,廢除皇帝,建立第三共和國。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法國人民抗擊德軍,但是無法擊退德軍。普魯士的勝利也樹立了自己的權威,原來德國的各個獨立邦和小王國都表示臣服,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德國軍隊佔領的法國凡爾賽宮內登基,成為德意志皇帝,宣佈德國統一。凡爾賽宮為法國曆代國王的官邸,德國皇帝在此登位是對法國的極大羞辱。1871年1月28日,巴黎在被包圍四個月之後,宣佈有條件投降。2月16日這一天雙方在合約上正式簽字,根據這一合約,德國吞併了戰前屬於法國的阿爾撒斯以及洛林的大部分,法國賠償鉅額戰費,法國從此遭受了割地賠款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