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2月13日發生的大事件

潮汕大地震

在102年前的今天,1918年2月13日(農曆1918年1月3日),潮汕大地震。地區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匯處,屬東南沿海地震帶,歷史上地震多發,每年小震不斷。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三,下午2點多鐘,澄海人還沉醉在馬年新年的歡樂之中,突然發生大地震,震中在南澳外海南澎列島附近,強度達到里氏7.3級,這是繼《潮州府志》記載唐代潮州地區發生8.0級大地震以來的第二大地震。這次地震,潮府九邑均有不同程度的傷亡,全潮死亡六七百人,與四年後的“八二”海風潮,成為20世紀初潮汕兩大巨型災難。根據史料記載:此次地震受災以南澳最甚,全縣房屋倒塌殆盡,饒平宣化都、絃歌都、信寧都也有不少房屋倒塌,澄海蘇灣都、隆都(當時也屬饒平)也受災慘烈,潮安江東急水塔,被震掉最上面的一層半,至今保留原狀。而在揭陽,離震中最遠的縣,仍然震感強烈,同樣受災嚴重。當年一位在揭陽榕城教書的私塾先生楊德謙,寫下了這樣一篇記載:楊德謙《地震記》原文:這是民國七年,戊午年(1918年)正月初三潮汕大地震的記載民國紀元七年、戊午年元月初三日。餘摘假寐於祠堂之北,時方二點餘鍾也,突然有聲自西北刮地而來,勢如奔馬,聲若牛鳴,聲到處,床榻如傾,杯盤響應。餘一躍而起曰:此地震也,宜出避之。忙遽間,遂徒跣而出,至大門,覺彼時天旋地轉,當頭牆壁,皆迎面壓來,攢逃無路,轉趨入甬道上躲避焉。斯時,餘也眼花撩亂,彷彿如身立船上,任其簸搖。又如身坐火車,山河移徙。惟手麻腳痠,惴惴焉股粟而已。少頃震定出門,見外面人海人山,皆面如土色,或自述危狀,或道人損傷。大驚小怪之聲,擾人耳鼓。雖然傷不致及人,亦良幸矣!既而眾心已定,各自散歸。餘方躑躅進門,忽然地又再震,搖態如前。村人已歸者,又復狂奔而出,如遇狼虎,愴惶駭怪之聲,不啻較前更甚焉。夫一頃刻間,地一再震。噫噫!此果何故哉,不特此也。餘是夜心緒惶惶,萬端交集,而窹寐之中,猶覺頻頻震動,先後六次。噫!地其有知耶,俱未可解也。猶憶去年冬,隕霜四十餘日,為南省所罕聞,是天一變也。南北戰釁已開,互相屠殺,是人一變也。今地又震動,是天地人皆各變動。古人云,變不虛生。其然乎,其不然乎。餘今者老矣,學識庸愚,不免少見多怪,天明因記之。以俟哲學眾論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