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轉基因羊研究獲重大突破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2月9日(農曆1998年1月13日),我國轉基因羊研究獲重大突破。三隻山羊均為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整合的轉基因,右邊一隻已進入泌乳期且乳汁含有人凝血因子IX活性蛋白。(已獲得五頭與人凝血因子IX基因整合的轉基因山羊,其中一頭已分泌人凝血因子IX活性蛋白)在上海奉新動物試驗場,有一頭與眾不同的奶山羊,這頭羊分泌的乳汁含有血友病人所需的凝血因子IX活性蛋白。這種蛋白經過特殊的提煉,將成為血友病人的治療藥物。這表明,我國轉基因羊的研究已獲得重大突破。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溢滔教授1998年2月9日在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上公佈的。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承擔的『轉基因羊研究』是國家『八六三』高技術重大專案和上海市科委的重大專案。該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所合作,從一九九六年春季開始,進行了一百一十九頭羊的轉基因試驗,共獲得五頭與人凝血因子IX基因整合的轉基因山羊,其中一頭已進入泌乳期。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蛋白質和製造藥物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它用實驗方法把目的基因匯入動物體內,與動物本身的基因整合在一起,並使目的基因的產物由乳腺分泌,而且能傳給後代。因此一頭轉基因動物好比是一個製藥廠,投資少,見效快,無公害,將給生物製藥產業帶來一場革命。據介紹,世界各國對轉基因動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高度重視。國際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大型製藥企業也都投入巨資,參與研究開發新的轉基因動物產品及相關技術,並把轉基因動物技術作為生物醫藥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以獲取其它產業難以企及的巨大經濟效益。而哺乳動物無性繁殖技術(克隆技術)的重大突破,又為轉基因動物的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新途徑。轉基因羊的研究難度極大,且成功率低。難度在於:家畜受精卵的雄原核並不像實驗動物那樣清晰可見,顯微注射的命中率低;注射的外源基因的整合率低;移植胚胎的受孕率低。針對上述困難,以黃淑幀教授為主的課題組積極探索,並在技術路線上取得了三大突破:攻克了試管羊技術,精確掌握了羊胚胎的發育規律以及受精卵顯微注射的最佳時機,使注射後的受精卵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透過胚胎分子鑑定,挑選有外源基因整合的胚胎進行移植,使整合率在理論上提高到百分之百;採用非手術胚胎移植技術,大大減少了對受體母羊的損傷,使受孕率達到百分之七十。按照這一新路線,只用二點五頭羊就能獲得一頭轉基因羊,效率比國際經典的路線提高了十多倍。而且每個月可以成批地進行轉基因羊胚胎移植。這一國際首創的轉基因羊的技術路線,為轉基因動物的大規模產業化提供了基礎。雞,牛,羊等動物的血液,尿液,乳汁等都可以成為不需“殺雞取卵”的“生物反應器”。將“藥物基因”,“疫苗基因”透過轉基因技術轉進這些動物,可使他們成為“製藥廠”。中國的轉基因羊世界上首隻轉基因猴轉基因兔轉基因牛和研究者旭日干轉基因超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