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政局譁變
2012年2月7日(農曆2012年1月16日),馬爾地夫政局譁變。馬累,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中)辭職後首次亮相2012年2月7日,度假“天堂”馬爾地夫一日蒙塵。警察夥同反對總統納希德的示威者譁變,該國30年來首位民選總統、有“民主鬥士”之稱的納希德去職。他是自願辭職,還是被逼而走,沒有答案。隨後,馬爾地夫沒有一天寧靜,納希德的支持者反過來繼續日日遊行。從威權到民主,馬爾地夫花了30年,現在,是否又要回到原點?2012年2月7日,將永遠載入馬爾地夫歷史。馬累,警察在催淚彈的煙霧中穿行一天之內總統易人當天,馬爾地夫首都馬累,數百名抗議者在國防部大廈前示威,軍方和警察奉命進行驅散。然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警察突然倒戈,同示威者一起控制了馬爾地夫國家廣播公司,並將其改名為國家電視臺。目擊者稱,電視臺播放一部與反對派有關的電視節目,號召民眾走上街頭推翻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當天下午,納希德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辭去總統之位。納希德在講話中稱:“在當前形勢下,如果我辭職,將有利於國家。我不打算鐵腕治國,我會辭去總統職務。我不想傷害馬爾地夫人民。”此前,馬爾地夫經歷了幾周的民眾示威。隨後,按照憲法規定,馬爾地夫副總統穆罕默德·瓦希德·哈桑代替納希德成為新總統,馬爾地夫在一天內實現了權力交接。然而,真正的事實總不似表面現象那樣光鮮明媚。8日,納希德宣稱自己辭職系遭到“逼宮”。“是的,我在槍口下被迫辭職。我的周圍都是槍支,他們威脅我如果不辭職,他們將毫不遲疑地扣動扳機。”他說。“大約50名全副武裝的人乘坐幾輛沒有標誌的汽車,強制將納希德帶到總統辦公室,其中一些高階軍官我們居然素未謀面。他們強迫納希德在國家電視臺上宣佈辭職。”納希德的傳媒顧問、英國人保羅·羅伯特稱,“看上去,這是一場偶然的政變,實際上是反對派領導人在安全部隊的支援下精心策劃的結果。”前總統納希德帶領支持者上街示威。真相陷入“羅生門”“這絕不是政變。”馬爾地夫軍方發言人堅決否認。關於納希德辭職,他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版本。他稱,持續不斷的示威發生後,納希德當天自行來到國防軍總部就是否應該辭職“尋求建議”,軍方則建議他“主動辭職”。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總統顧問也向媒體表示:“納希德當時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下令軍隊採取強制措施平息譁變,要麼辭職。”各方不一的說法讓馬爾地夫政變陷入羅生門。對此,美國《新聞週刊》評論稱,這個島國自2008年納希德上臺以來,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該國民主化路程依然充滿艱辛和曲折。30年來首位民選總統“我完全可以像前任總統加堯姆一樣,將那些策劃推翻我的人逮捕,但這樣將會徹底破壞我們已經贏得的民主變革。”納希德在辭職後表示。據悉,這位上臺僅3年多的總統是馬爾地夫30年來首位民選總統。他的前任加堯姆在只有一位候選人的情況下,曾連續6次當選總統,統治國家30載,成為“執政時間最長的亞洲國家領導人”。加堯姆在任時,一方面將馬爾地夫這個貧窮的島國變成了“度假天堂”,另一方面在該國深厚的伊斯蘭傳統基礎上,建立了一種以總統為核心的集權統治。雖然他在表面上推行了一些政治改革,但始終沒有肅清伊斯蘭傳統勢力在政治上的影響,也沒有建立現代政黨政治。從英國留學回國的納希德,一直堅定地反對加堯姆。他多次發表文章抨擊獨裁,呼籲馬爾地夫引進多黨制和議會制。為此,加堯姆27次將納希德投入監獄,飽受嚴刑逼供的納希德因此幾乎蹲遍了馬爾地夫所有的監獄和看守所,入獄時間加起來長達近6年。他因為腿部受傷留下後遺症,至今走路仍只能跛著腿。2003年,一名青年在監獄裡被打死,引發民眾抗議並呼籲改革,這成為馬爾地夫民主道路的契機。在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加堯姆被迫於第二天開放黨禁,納希德帶領自己在斯里蘭卡組建的民主黨返回祖國。2007年8月,加堯姆最終同意啟動全民公投。一年後,馬爾地夫舉行總統直選,納希德成功當選,成為30年來第一位民選總統。“新政府堅決包容不同的意見,任何人不會因為批評政府而受到打壓,只有處於民眾監督下的政府才能保持強大。”納希德在當選後發表講話稱。此時,加堯姆及其支持者成了反對派。“掃黃”引發大不滿據媒體報道稱,2012年1月,納希德以“掃黃”為由,下令關閉馬爾地夫數以百計的洗浴和按摩中心。由於這些洗浴和按摩中心大多為反對派支持者經營,反對派民眾因此進行示威,納希德最終迫於壓力收回成命。在納希德與反對派之間隔閡加劇的情況下,他於1月16日下令拘捕隸屬反對派的刑事法庭首席法官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分析人士認為,這成為馬爾地夫政治譁變的導火索。此前,一位名為阿哈姆德的反對派政客曾多次遭到納希德政府的逮捕。因為他發放了一份指控納希德與基督教和猶太教教徒密謀破壞伊斯蘭教的宣傳冊。法官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卻下令釋放了這位曾是前任總統加堯姆內閣成員的反對派。納希德因此認為穆罕默德是前獨裁者加堯姆的同黨,同時稱穆罕默德與多宗侵犯人權和貪腐案有關,下令對其進行拘捕。與此同時,副總統瓦希德、最高法院、人權委員會、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階專員辦事處均呼籲釋放穆罕默德。一些批評家也指出,政府不應該逮捕阿哈姆德,納希德是在濫用權力。隨後,馬爾地夫民眾和反對派進行了為期三週的遊行示威,抗議納希德打壓反對派,並指責納希德“獨裁”。前總統加堯姆所屬的人民黨則指責納希德是“反伊斯蘭分子”,呼籲民眾進行“伊斯蘭聖戰”,並推翻他的統治。“徹底陷入混亂”有訊息稱,2月6日政變發生的前一晚,一群人襲擊了一家與反對派有關的私營電視臺並縱火。2月7日,就發生了警察倒戈的譁變。辭職後的納希德十分高調。2月8日,辭職後的第二天,納希德就出現在了公眾面前。當天傍晚,他帶領數百名支持者在警察和國防軍總部附近的共和廣場舉行反政府示威,呼籲納希德立刻復職。前來驅散人群的警察動用了催淚瓦斯。撤離廣場後,示威活動升級成騷亂,納希德支持者開始向警察投擲燃燒瓶,並衝擊了一家經常批評納希德政府的私營電視臺。隨後,馬累的示威衝突蔓延,馬爾地夫多個島嶼上的警察局遭到衝擊,多座大樓被焚燒。2月9日,警方高階官員阿卜杜勒·曼南·優素福承認,暴力活動已經蔓延至其他地區。馬爾地夫第二大城市阿杜市市長阿卜杜拉·索迪格也表示,該市街頭已經看不到警察,社會秩序“崩潰”,“已經沒有法律和秩序可言,徹底陷入混亂”。當天,警方發表宣告稱,納希德和他所領導的民主黨煽動“恐怖主義”,導致大量私人財產和公共設施受損。隨後,馬爾地夫一家刑事法庭對納希德發出了逮捕令。納希德不懼逮捕令在接到逮捕令後,納希德公開表示,自己不會離開馬爾地夫,誓言要帶領自己的政黨在新選舉中取得勝利。他當天在住所宣稱,希望國家迴歸民主軌道,呼籲國際社會進行干預,不要承認馬爾地夫新政府。但是,新任的國防部長穆罕默德·納茲姆9日表示,軍方依據憲法支援新任總統瓦希德。對此,有訊息稱,眼見大勢將去的納希德已經向印度求援,要求後者介入馬爾地夫政變,支援該國民主程序。印度拒絕提供幫助,認為政變屬於馬爾地夫“內政”。但美國和聯合國的一些官員已經於2月9日啟程前往馬爾地夫。2月11日,納希德在馬累對自己的支持者稱,新政府違法。16日,他再次表示,如果選舉能在自由、和平的條件下進行,選舉日期可以提前。新總統瓦希德對此表示,目前局勢尚不穩定,如果現在就匆忙提前選舉,勢必會引發更多騷亂。他稱:“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自由且公正的選舉,而在當前,首要任務是讓這個國家穩定下來,希望每一個政黨都能以大局為重。”警察拒絕執行法庭命令在目前混亂的狀態下,儘管法庭已經對納希德下達逮捕令,但警察一直拒絕執行。“他們擔心如果納希德入獄將會讓局面更加難以掌控。屆時,西方國家或者印度可能會進行干涉。”國際組織“馬爾地夫之友”的創始人戴夫·哈丁漢姆說。目前他正積極遊說英國政府介入馬爾地夫的政變。“與阿拉伯之春不同,那場運動中是中東獨裁者被扳倒,但馬爾地夫政變是該國民主政府被暴力顛覆,是國家民主程序遇挫。”哈丁漢姆表示。英國媒體評論稱,在這種緊張局勢下,很難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內會發生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逮捕令被撤銷,馬爾地夫目前緊張的局勢得以舒緩,納希德勢必將帶領他的政黨以反對黨的身份,重新參加2013年10月的總統大選。